有人说“再穷,也要去旅行”,对此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
我是第一次听说有这个说法,更不知道这个说法从何而来。但有一点可以确认: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也不主张这样做。
我坚持认为旅行固然美好,但旅行不是生活的必需更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中有太多比旅行重要的事情。至少,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或许有人会说,反正在家呆着也无事可做,也同样受穷,与其在家忍受贫穷,不若出去走走,也许会在旅途上发现商机从而改变生活状态。我承认有这种可能,但这种可能绝非大概率***。
事实上,我是喜欢闲暇时到处走走看看的,感觉在旅途上能让我的焦虑得到缓解,身心得到放松,仅此而已。我是个懒人,不仅懒于做事而且懒于思考,我想活得单纯一点,工作就是工作,学习就是学习,旅行就是旅行。我不喜欢探究任何事物的终极意义,把这事交给***交给哲人,让他们去总结、提炼、升华吧。
我想说的是,旅行对人生影响有限,远不像传说的那么神奇。
“旅行是一种学习,它给你用一双婴儿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会,让你变得更宽容,让你理解不同的价值观,让你更好的懂得去爱,懂得去珍惜。”
要是换作以前,我不是很理解这句话,但是现在,我深有体会。
曾经的自己也和大部分人一样,总是觉得自己没时间、没钱,老是往外跑太费力气,还不如在家里舒舒服服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来得舒坦。
后来换了工作,休息时间相对充裕,也买了车,从此就开始了我的自驾旅程。
这两年爬过高山、走过草原、游过海滩,体验了各种各样的旅行生活,看过各式各样的风景,遇到过各式各样的人。
记得是在广东乳源大峡谷,去过的人应该都知道,从谷底上山的路很难走,而且很窄,想要停下来休息都不容许,走得人想哭。但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却在她妈妈的不断鼓励下竟然咬牙走完了全程。
在清远的莫六公村也遇到了这样一户人家,爸爸因为犯事而坐牢了,妈妈选择了改嫁远方,三个孩子就跟着一个年过八旬的奶奶相依为命,大的也才十来岁,小的年仅两岁多….
旅游路上太多的人与事,让自己改变很大!我不再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也不会因为一点挫折而一蹶不振,不会再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一些没必要在意的事情上。在旅行的路上,我放大了自己的格局,学会了包容、学会了理解、学会了放下、学会了坚强,更加懂得了且行且珍惜。
出去旅行吧,身体与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今年5月开始我也在今日头条上发布一些这几年来我在各个景区最真实的所见所闻,希望为各位旅友提供最有价值的旅游参考信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再穷也要去旅游,这话说的严重不符合事实,穷的没有隔夜粮了,你还去旅游,可能吗?
民以食为天,从古到今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问题,人可以一辈子不旅游,但不能一天不吃饭。远了不说,百年前的旧中国,老百姓要饭都没地方要,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阿凡提骑的小毛驴,谈何旅游。建国初期农村老百姓到邻村探亲都要请销***,能出村就不错了。30年前说旅游那是有钱人的事儿,老百姓可望不可及,现在老百姓手里有钱了,出去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旅游变成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旅游的越多说明过上好日子的老百姓越多,旅游是要花钱的,钱决定你旅游的长度,没钱别说出去旅游家门口的公交车都不让你上。在旅游大军中农民的数量最少,不是农民不想旅游,而是不具备旅游的条件,说白了手里没有闲钱。
旅游是以温饱为前题的,温饱问题没解决,入不敷出谈何旅游,想都不敢想,***设你现在手里只有1000块钱,孩子催着交学费,老婆需要买菜钱,你还拿着1000块钱去旅游吗?可能吗?天下没有这么不负责任的男人吧,所以说再穷也要去旅游纯属无稽之谈。
一穷了,最好别旅游,尤其是远行,那不是旅游,那就是活受罪。前几天我的朋友报了个低价团,500元港澳游,前后六天,坐火车来回就走了四天半。在火车上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一晚上只能爬在桌上睡觉,弄得两腿略为浮肿,那难受劲就别提了。好不容易到了香港,只看了看维多利亚湾,就被关到商店里购物,不买点东西你就很难出商店的门,导游对不买东西的游客是冷嘲热讽,有游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在港澳只呆了一天半,也不知道旅游了个啥,就开始往回返了,就这也是归心似箭,恨不得插翅回家。朋友回来后对我说,今后打死也不穷游了!
穷不是借口,懒才是原因。旅行也很多方式。
我在新西兰亲身看见过一个台湾女孩子,在牧场打工,问她原因。原来新西兰有个签证叫旅游工签。说白了就是允许你边打工挣钱边旅行。很多景区和牧场都愿意聘请这类游客,工资低又勤快。游客挣到钱后又可以开始下一段旅行。多好的事啊,还有苹果园,猕猴桃园也可以旅行打工的。
自己通过工作不单赚了旅行经费,而且也体验了当地生活,算是深度游咯。
只要你有一颗热爱旅行的心,我相信钱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愿意出门,而且方法对头。前提是身体要好啊,病恹恹的还是在家呆着舒服。😄
旅游玩家大李总算找到旅游知音了,只要内衣口袋里,有了几张钞票,总是煞费心血盘算着,下一站去哪儿旅游。这就是热爱旅游上瘾的一部分人缩影。
这个所谓的”再穷”,只要没到穷的揭不开锅的日子,那都不是事,都不算穷。能抽上烟,喝上酒,这都不算穷,仍然有旅游的余地。三五个人带上塑料纸,上山席地而坐,就着简易快捷食品,这也是一种旅游方式。
也要去旅游出行方式有多种。现在旅游的游览项目,正所谓是五花八门,豪华游,简朴游,骑车游,步行游,应有尽有。
穷与游,是两个概念,穷倒是和节俭游结为伙伴。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旅游出行,告别豪华酒店,星级饭店,在旅游景点附近走街串巷,边走边吃,啃着火烧,发酵烧饼,枕头馍,杂粮煎饼。嚼着烧鸡,烤鸭,猪蹄,凤爪。这种确保了身体所需的营养,又不盲目的铺张浪费,尽情品尝着各地特色小吃,很接地气的健康之旅,在一定程度上收获,旅游富裕的快乐。
生活中任何小事可以改变,戒掉,但爱旅游的兴趣,最好不要轻易的改变。
南京都不是京城了为啥不改名?
只能说还没有进入到需要改名的时机和时代,南京之所以现在还叫南京也是有历史背景和原因的,历史上的南京也经历过无数次的改名,都是在历史的推动和演变下而产生的,在新时代下改名不是一件易事,要牵扯到方方面面,我倒希望南京一直叫南京,北有北京,南有南京,相互呼应,彰显大国风范
南京无愧于民族“京”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南北朝时就是世界第一大都市,和古罗马分享东西方两大文明中心地位,历史上十个朝代在此建立***,从东汉末年到中华民国,隔三差五有人在此建都,上下历史跨度之大,世间罕见,充分证明了她在整个民族进程中的显赫地位。每当中华文明历史关键时刻,多次庇佑华夏文明之正溯,成为保存、发展中华文明的诺亚方舟,虽多次被毁城,但仍然迅速兴起、繁荣,推动民族复兴,她的历史功绩无法侧目。没有南京的历史性保护和发展,汉文明和中华文明,能否发展到现代,都要打问号!
国家之大,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为什么要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北京都能容下,难道你还容不下,如按你的思维,中国每年都要不停地改名字,这中间产生了巨大的费用,你给得起吗,南北双京并列,只是地名而已,又不是分裂***,你要改名,你有这个权力吗,国家同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