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古代的大胃王?为什么古人那么能吃?
认为古人饭量非常大,这是一种错觉。
不可否认,史料当中确实有一些超级大饭桶(待会儿我还要介绍这些大饭桶都有谁),但他们之所以被记载下来,恰恰是因为太出奇了,远远超过常人。换句话说,这些大饭桶不能代表古人的平均饭量。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秦朝嫪毐以性能力出奇和与秦始皇他妈乱来而载于史册,你能用嫪毐这一个特例来证明秦朝男人的性能力要比现代男人强吗?
在我这条回答下面,有一个网名“指动济南”的愚蠢回答,他说《墨子》一书中守城士兵每天吃一斗,每吨吃五升,还说古代每升1.5公斤。
古代每升真是1.5公斤吗?扯!“升”是容量单位,“斤”是重量单位,同样一升,你放小麦进去,和放大米进去,重量会相差很多。历朝历代的升,具体容量也有天壤之别,战国时一升只有200毫升,唐朝时一升涨到600毫升,明朝一升又涨到980毫升,现在一升则是1000毫升。在《墨子》成书的战国时代,一升舂过的干净大米重约160克,3两多而已,连半公斤都不到, 怎么可能有1.5公斤呢?
十年以前,我为《读书》杂志写过一篇《两汉魏晋西域驻军食量考》,根据出土的文书和度量衡,考证和比较汉朝和魏晋时期西域驻军的饭量,文章结论是,即使在出征和作战期间,当时士兵每日配发的食粮也只有1.2公斤小米(其中0.2公斤可以兑换羊肉和蔬菜)。作为重体力劳动者,他们的食物绝不丰富,食量绝不惊人。放到今天,矿工、士兵、军训期间的大学男生,同样能吃下这么多食物,恐怕还能吃得更多一些。
古代有没有超级大胃王?当然有。
康熙年间,有个刑部尚书徐乾学,此人每天上早朝,都要用一大堆点心把肚子填饱。都有哪些点心呢?——馒头50个,鸡蛋50颗,烤黄雀50只,另加10壶小酒。《清代名人轶事》里说,徐尚书早上吃完这些东西,可以“竟日不饥”,一天都不会饿。这是废话,不管谁吃下去这么多东西,一天都不会饿。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樊哙、张飞等比比皆是,一是古人劳作等运动量大;二是计量单位的转换差异;三是古典文学不同程度塑造英雄形象的夸张修辞手法,食量大是肯定的,也未必真的大到违背人的生理极限;四是,生活条件差,接触荤腥较少,古代人能食肉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肚子里没油水,食量偏大就很正常。
谢邀!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副其实的大胃王,他就是宋明帝刘彧,他喜欢吃烤猪肉,一次吃二百多块,吃蜂蜜腌渍的海鲜一次吃好几升,他的侄子曾称他猪王!古人能吃可能是身体庞大的原因吧。
大家都列举了诸多关于“大胃王”的小故事,确实令人惊叹,真的可以说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在这里我要讲述两位特殊的“大胃王”,诸多“大胃王”如若和其二位相比那绝对是“小巫见大巫”了,其肯定也是争夺“世界大胃王锦标赛”的不三人选,绝对所向披靡,“风头无三!”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见证下他们的风***吧!了解下他们有哪些令大家心锐诚服的“看家本领”:
一个敢于撑死自己的神物!
先不谈实力如何!就冲这个架势,估计就会吓退一半参赛选手——俗话说: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吕氏春秋·先识》:“周鼎著饕餮 ,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饕餮”是古代很另类的神兽,是绝对的“大胃王”,而且神秘非凡。
其长着人面、羊身,虎齿、人手,眼睛却长在腋窝下面 (所以我在想其是不是在视线不好的情况下才吃掉自己的身体的......)
相传其见到什么就吃什么,不但牙好胃口还好!在感觉没吃饱时还会吃掉自己的身体,只剩下一个头和一个嘴,十分贪婪,最后把自己都搭进去了......
结果不言而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穷旅游城市推荐七月月米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穷旅游城市推荐七月月米加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