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王阁序》是否属于排律诗?你如何理解序文和律诗?
不属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的序,基本等同今天的序言,都是放在正文前面,属于叙事类的散文。后面的长诗才是排律诗。王勃的《滕王阁序》的序属于骈文,也叫赋,句式虽讲究对偶,但没有律诗的要求严,且句子可长可短,不像律诗五言、七言那样整齐划一,押韵也比较随意。可见序文与律诗不是一家。
腃王阁序,应属赋的形式,律诗分五绝,七绝,五律和七律,凡律诗讲究韵律,押韵和平仄相对。绝句统统四句为一首。五律,七律八句为一首,前二句为首联,依次为颌联、颈联、尾联,颌联和颈联,必须为对仗联。然后还有不限句数的排律。
谢邀。
《滕王阁序》是否属于排律诗?你如何理解序文和律诗?
这是一个概念错误。《滕王阁序》是一篇骈文,是讲究词句修辞,华丽对仗的一篇“赋”。也就是一篇散文,虽然它在文中有很多地方使用了对偶,但是它终究只是文章,并不具备诗歌的特性。
诗歌的特性是平仄起伏,押韵和节奏感。这三大基础特性甚至并不包括对仗,那么因为《滕王阁序》大量使用了对偶,就认为它是诗是个极大的错误。
更何况排律的概念更加狭小,只是诗中的近体格律诗中的一个极小类目。所以骈文和排律相隔天差地远,完全不应该成为疑问。
排律有哪些格律要求?
第一,遵守近体诗的字数规则。首先只能是五言或者七言诗,每句字数限制,唯句数不限。
第二,遵守近体诗的平仄规则。排律中的每一个单独句子都必须是平仄两两相替的律句,不能出现平仄错误。
第三,遵守近体诗的格律规则。即句与句之间遵守“相对”、“相粘”的规则。
第四,遵守近体诗的押韵规则。必需押平声韵,必须一韵到底,不允许押邻韵,不允许转韵。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两马齐驱谓之“骈”,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郭沫若 《中国史稿》指出:“ 南北朝时期,骈文盛行。这种文体讲求对偶和声律,使用很多典故,堆砌词藻,意少词多,在表达思想内容方面受到很多限制。”
古代文学史上的唐宋古文运动就是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但王勃的《滕王阁序》是骈文中的传世佳作,被称为千古第一骈文。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律诗,全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其中三四两句和五六两句必须对仗。每句之内,句与句之间平仄调配有一定的格式。偶句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
骈文与律诗的相同点,都讲究音律与对仗。不同点:
1.篇幅上,骈文比较宏大,《滕王阁序》正文有七百多字,七律只有56字;
2.句式上,骈文是四、六句式,律诗是五言或者七言;
3.对仗,骈文要求两两相对,如:《滕王阁序》开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