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游记之诗意唐朝》这节目带孩子出去旅行的同时学唐诗,可***性高吗?
我个人觉得很好。
出去旅行的同时学唐诗,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最好体现。
当然出行的目的地需要精心选择。我个人认为应该选择作,去一些文化名人的故居、遗址参观学习,把书中知识在现实中去寻找印迹。还有准备旅行目的地一些人文、地理等方面的资料,在旅行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
例如我们去苏州这样的江南水乡古镇,我主讲中国园林的科普知识,园林分为:***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苏州主要讲述私家园林:“小桥、流水、人家”的规划设计、“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建筑艺术;还有木雕艺术、砖雕艺术、石雕艺术;移步换景;水系生态环境、江南水乡的民居依水而建,错落有致的私家园林艺术。
我们到玉门关、阳关、汉长城遗址、居延海等就会讲历史故事、历史诗人写的诗词,边塞诗人边塞风光、匈奴文化、西夏文化蒙古文化等。
在旅行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后就一定要有创作作品。不论好坏必须要写,灵感来源是旅行感悟,只有不断创作才会有感悟,一花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是需要赋予情感和精神这样就活起来了,就有故事了!
小狼不断的用诗词等写游记,陪他一起走山山水水,这就是我们自驾旅行的重要原因和直接动力吧!
@父母圈 @诗词中国 @武汉自驾游 @样样成长日记 @父母圈
这个且不说,带着孩子在旅行中讲授文学作品和文学知识(乃至文化常识),是最好的方式。但因为时间精力和经济等种种原因,这种方式对很多人来说只能够偶尔为之。但偶尔为之已经很好。身临其境,寓教于乐,就是最好的方式。
因为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从小培养对诗词的热爱和熟悉会使孩子终身受益的。再加上小的时候记忆力较强,很容易记住背过的诗,再加上长大后考试也会有所帮助,见到外人也会因此由心底产生出一种优雅的气质。这些都是非常好的!
这个节目挺好的。也是具有正能量,积极向上的,是典型的寓教于乐,首先我国倡导增加民族文化自信心,这就需要孩子们多学习经典文化,让孩子得到熏陶,所以也受家长们喜爱。我自己也很爱看,但是这个适合做节目,可行性不高。
一方面很多大人要工作,没有充裕的时间,而另一方面孩子们去到别的地方,怕水土不服身体受不了,因为南方热,北方冷。气候比较极端。当然经费也是一个原因,那需要不小的费用。
所以呢?节目看看开心就好,想实施的话,自己在家可以尝试,比如带孩子去公园,就可以一边玩一边学古诗,可以编个故事游戏之类的!也是寓教于乐
你读过哪些惊为天人的书或书评?
我觉得民间口口相传下来的老话儿.谚语都深刻至理,一点也不亚于那些经典书籍。俗话说真传一句话,***传万卷书 最典型的一句: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 通过观察天象来预知未来所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啊!
我读过一本书,书名是《追风筝的人》。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著。
我看书,基本上一目十行的那种。但是这本书可以让我,一行看上十遍。一共有362页吧,我看的时候,不只觉的摸摸厚度,很怕一不小心就把它看完了 。
关于精彩不精彩,我就不剧透了。哈哈
近段儿我重读了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感悟很深。说他的语言惊为天人一点都不为过,王小波语言的特点在这本书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作者总是能把我们一时想到的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大胆地说出来,能把我们感觉到了却提炼不出来的话提炼出来。以下加引号就是我的部分摘抄,乐于与大家分享。
“知识虽然可以带来幸福,但***如把它压缩成丸子灌了下去,就丧失了乐趣。”
“还有人认为,头脑是表示自己是个好人的工具,为此必须学会背诵一批格言、教条,——事实上,这是希望使自己看上去比实际要好,十足虚伪。”
二、王小波的语言总是让人一看就懂,却回味深长。下面的话就像市井俚语,挠痒痒直接挠到位。
“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
“所以文学,在我看来就是:先把文章写好看了再说,别的就管***。”
“现在有很多文人下了海,不再从事文化事业。不管在商界、产业界还是科技界,人们以聪明才智、辛勤劳动来进行竞争。唯独在文化界赌的是人品,爱国心、羞耻心。照我看来,这有点儿像赌命,甚至比赌命还严重。这种危险的游戏有何奖品?只是一点小小的文名。所以你不要怪文人下海。”
“我哥哥有一位同学,他在“文化大革命”里读了几本哲学书,就穿上了一种蓝布大褂,手里掂着红蓝铅笔,在屋里踱来踱去,看着墙上一幅世界地图,考虑起世界革命的战略问题了。”
三、高度沉淀的话语,真实、幽默却蕴含哲理。估计一些人即便中枪也应该笑着欢呼:“你看,小波把我分析得多么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