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进攻战术是如何发展的?又有哪些运用到后面的战争中?
战争中运用的战术和艺术都是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而一战时也是人类历史上第1次大规模的使用热武器,可以说这次战争比古代的任何一次都要更加的惨烈。在一战中有许多新型的战术被利用,但是这些战术有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的却被证明并没有多少作用。到了二战以后,有些一战时的战术已经非常陈旧,但是有一些也是推陈出新,这导致了二战时候的变化很大。
在早期的阶段各国基本上都崇尚着人海战术,而且主要的思想也都是以歼灭敌人为主,抱着谁能够更多的消灭敌人,谁就能够占据战争的优势。当时的战术大多都是以歼灭为根本设计的。尤其是到了中期之后,面对着机关枪的疯狂收割,大批的士兵在平地上发动进攻几乎就是活靶子的存在。
到了中期之后,火炮的登场也使得战术有了新的变化。双方都开始用火炮互相轰击然后再发动战争,但是此时大部分却连步兵和炮兵的协同作战都不会,此时同盟国也依然被德国压制。
因此这些专注于进攻的战术在二战时已经变得非常落后。一战时还催生了飞机的使用,但是当时飞机并没有像二战一样作用如此巨大,大多都是当作***的侦察装置,先利用飞机去侦查对方的阵地,然后再进行更有效的大炮打击。除此之外德军方面还使用了毒气战争,这的确比炮弹有用很多但是随着对手佩戴防毒面具这个战术又变的过时,又回到了阵地争夺战。
而在索姆河战役时,英国首先使用了坦克突破了德国的防线,再后来更是熟练的运用这一新型武器,后来同盟国方面更是发明了多兵种的联合作战,盟军在侦查方面做得比较突出,飞机还配备了声音探测装置,通过侦察能够让地面的炮兵了解敌方阵地的情况,从而更加精准的打击,那时候英国方面也使用侦查兵先开道,然后再以后续部队跟进,使得步兵的作战和生存能力都大大增强。
到了二战大家对于哪些战术比较好用都心里有数了,那时候已经了解到科学才是战争进步最快速的方法,专注于进攻的战术遭到了抛弃,因此一战相比于二战才有着如此大的变化。
古事今説,今説古事!
一战的进攻战术其实相比较二战要简单许多。一方面受制于当时的武器装备,另一方面还是收到一战之前战术的影响。
欧洲早期战争用的最多的也是最常见的战术就是“排队枪毙”,交战的双方列队靠近,在到达武器射程时重复开枪—装弹—开枪的动作,直到一方溃败。
一战前期已经武器的进步,后膛枪大量应用,双方的射程差距不大,开始挖战壕保护自己,进攻战术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一方在有限的炮火支援下高喊口号冲击地方阵地。因为这个时候***的射程已经设计频率的限制,这样的战术根据攻守方的实力对比会有不同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敌对双方对于进攻战术并没有太大的改进,依然是在炮火准备之后喊着口号向对方阵地发动冲击。
但是在一战时防御战术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最为重要的是有了“收割利器”机枪,机枪的大量应用在战壕与铁丝网的联合作用下绞杀了大量的有生力量。
在此阶段交战双方所使用的进攻战术多为炮火覆盖,然后步兵冲锋。所取得的战术效果并不明显且需要付出极大的伤亡。
在一战后期,德军与英军为了应对战争困局分别从两个方面做了战术提升。
德军的是“渗透战术”(又称突击群战术),利用装备优势的突击小队穿插地方阵线的结合部,渗透到敌军的防御重心破坏通讯、交通、补给路线,然后配合正面部队***敌军从而用较小的伤亡换取战果。
这种战术是一战期间德军最为常用的战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术成果。而将突击战术真正发扬光大的是二战德军的伞兵部队,大胆穿插,破坏敌军的后方薄弱区域,配合正面扩大战果。
爆发于上世纪初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波及世界范围的战争,无论是战争的规模、惨烈程度都超越上千年来的历次战争。
而这次大战中也诞生了许多优秀且影响深远的战术,现在就由肥鹅来给大家举例:比如,由德国步兵上将奥斯卡·冯·胡蒂尔发明的胡蒂尔战术,一般理解为渗透战术。一战中,德军在尝试过大规模突击遭到巨大伤亡且收效甚微后,决定改变战术放弃了大规模进攻的方式,***用了这种新式的渗透战术,在这个战术中德军作战的目的主要是进行包围战,向敌军的侧翼进军,避开敌方重兵防御的正面,以最快的速度,扰乱敌军的部署已达到包围,进而分而歼之的目的。
该战术一般是由小的作战单位来执行,渗透到对方的防御体系当中,打击重要目标,切断交通线,割裂防御部署之间的联系,为正面的攻击创造条件,但是步骤确是换汤不换药。
第一步、进行火炮弹幕攻击,火力密集且猛烈,通常都能达到不俗的效果,并且阻止后援部队的增援速度;
第二步、德军突击部队在火炮的掩护下,突入敌军防线薄弱点,并且绕开敌方主力,奔向敌方指挥所和炮兵阵地,拿下这俩后,敌军犹如没头苍蝇,顿时方寸大乱;
第三步、重装突击部队开始扫除敌军其他的据点,重装部队不同于常规部队只装备***和***,往往重装部队装备有火焰喷射器、机枪、迫击炮、手榴弹还有著名的MP18冲锋枪(当时为了适应堑壕战而研发的,并在“鲁登道夫攻势”中居功至伟)等杀伤力颇大的步兵武器;
手持P18冲锋枪(由于该枪的独特的枪管散热装置,我国俗称花机关)的德军军士
第四步、在清理完敌军的主要据点后常规部队可发动全线进攻清除剩余的敌军部队。
特种部队的雏形—风暴突击队的“渗透战术”
在一战战争初期,各国还是延续之前一贯使用的大兵团突击战术。在进行持续数天的猛烈炮击之后,再步兵机集群冲锋。但是新式战壕,暗堡等修筑简单快捷,而轻型速射火炮,马克沁机关枪等投入使用,防御方投射火力大幅度增强,在经过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屠宰场阵亡数十万而又徒劳无功后,德军开始思索新的进攻战术。
这就是以步兵小分队为突击核心,突入战壕防线内部,使用适合战壕近距离作战环境武器,破坏对方防御体系,再进行掩护大部队进攻或者进行迂回攻击。这就是渗透突击战术,执行突击小分队称为“风暴突击队”。
星球大战里的帝国风暴兵就是借鉴“风暴突击队”的名称
风暴突击队在装备上放弃之前步兵的长***和***这类不利于在战壕使用的武器,使用匕首、工兵铲等作为肉搏战武器,并携带更多的手榴弹,并开发适合于壕堑战环境的武器。
MP18冲锋枪,这种使用手***的近距离速射武器,研发目的就是作为战壕清扫器而使用,MP18在一战结束后大量被引入国内,被冠以“花机关枪”的称号。
火焰喷射器,也是一战中期间德国发明,在清除碉堡、暗堡内敌军效果非常显著。因其杀伤机制非常残忍,英法联军不止一次威胁俘虏火焰喷射兵就枪毙,不过早期火焰喷射器本身非常危险,恐怕根本没机会活到被俘虏。
在风暴突击队在进攻前,放弃之前的大口径火炮持续炮击,而是使用速***等短促且猛烈的炮火对敌方一线阵地火力点进行压制,并使用毒气弹等武器。当风暴突击队突入敌军阵地后,以电话方式联系炮兵,进行徐进弹幕炮击。
1917年9月,德军第八集团军指挥官胡蒂尔在里加战役时首次使用这种渗透突击战术,取得辉煌战果。3天之内撕毁俄军第12集团军防线,占领里加。以伤亡4000人的代价,歼敌2.5万人,由此这种渗透突击战术,也被冠以“胡蒂尔战术”。接着在1918年3月开始的代号为“皇帝挥剑”的春季攻势中,胡蒂尔再次大规模使用这种战术,指挥第18集团军沿索姆河两岸推进,在初期取得非常壮观的战果,3天时间里向前突破60多公里,俘虏5万多英军,一周后部队进攻到距离巴黎仅50公里。
奥斯卡.冯.胡蒂尔
虽然胡蒂尔运用这一战术取得一战期间西线最辉煌战果,有效撕破兼顾战壕防线。但是德军无法解决后勤补给问题,也无法及时将重型火炮向前转移提供支援火力。再加上大批美国远征军赶到作为预备队及时投入缺口,胡蒂尔取得的初期辉煌战果,未能转化为战略优势,在进攻势头衰竭后被迫转入防御,也未能扭转一战德国战败的命运。
渗透突击战术实质上是一种小型合成兵种部队的突击战术,这种战术实质上是特种部队战术的初期使用。这种战术爆发力强大,运用灵活,让对方难以防御,现代特种部队战术也是继续发扬这种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