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本实力明明不如美国,却还要招惹美国,这是为了什么?
其实道理也简单,日本以两万兵力轻而易举地就把40万东北军赶走,这给了日本人一个错觉,以为能轻易地灭亡中国,哪知却陷入了苦战。已经掉坑里了,想撤是不可能了,只能咬着牙打下去。可是日本国内***贫瘠,战争继续下去的作战物资石油橡胶钢铁日本根本就没有。在中国打了那么久硬是没找到这些物资。往北打,苏联的西伯利亚根本就没有日本人急需的石油铁矿和橡胶,老毛子也硬的很,不好打也不划算。当时的东南亚这些***都有,且控制在美国手里,对日本禁运,那只能打了。况且日本人算准了美国人不是不想参战,而是要等德国人和日本人被打残了再打他们,早晚是打,不如来个偷袭珍珠港先占个先机,弄来作战急需的铁矿石油橡胶再说。
有人说是因为日本疯了,其实并不是。二战时日本表面上看起来疯狂,其实背后仍然有着非常精明的算计。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日本为什么没有对苏联发动全面战争?
事实是尝试过,失败了,还被灭了一个师团,从此学乖了,再也不敢动了。
你看看,一下知道痛了就立刻收手,这像是疯狂的样子吗?
他为什么敢招惹美国?因为他还不知道美国真正的潜力,他当时只能看到美国的表面实力。而从当时的表面实力来看,美国其实是弱于日本的。至少在半年内,日本在太平洋上对美国占据优势。经过偷袭珍珠港之后,这个优势的持续时间可以更长一点。日本的打算就是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差,吞掉东南亚,缩小差距,然后择机与美国停战。
日本的作战***:
1、偷袭珍珠港,消灭全部太平洋舰队海空作战力量;
2、在全歼太平洋舰队后,迅速南下攻占中途岛;
3、之后全力东进,在美国喘过气之前占领巴拿马,切断巴拿马运河,以便切断欧美联系,控制整个太平洋的制海权;
4、与美国谈判,逼迫美国退出战争,放弃对英国、苏联和中国的支持,解除对日本的制裁,承认日本对中国和印支的占领。
这是日本傻吗?肯定不是,因为美国时刻威胁着日本的安全,这让日本不得不作出如此疯狂的行动。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二战前期,美国还没参战,他两头都卖武器装备,赚得可谓是盆满锅满。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也加入到二战中,并且是同盟国的阵营。而日本为何要偷袭珍珠港?这关系到日本的战略走向。
一:日本自身的缺陷。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深知岛国带来的弊端。被大海包围的日本,拥有的海域是广阔的,这使得日本必须重视海军的建设。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是日本追求的。只有这样,他才能保护好他的海外贸易、海上运输线、以及海外市场。而且日本是岛国,***缺乏,90%以上的***都需要进口,他们把海上的安全线,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而在太平洋中,也只有美国能威胁到日本的海上安全。面对美国参战的态度,日本人肯定会了解,美国不会站在轴心国阵营中的。最好的结局,那就是中立,但面对国内的压力,美国的参战越来越明显。既然这样,那日本只能先下手为强,打掉美国在太平洋的珍珠港军事基地,好保护自身的海上安全。
二:日本的地缘战略。
二战中,日本的国家实力虽然远不如美国强大,但论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力量,日本还是有一定的优势。有什么优势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硝烟刚刚散去,战胜国之间就爆发了严重的海军军备竞赛,具备竞赛导致各国陷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各国都苦不堪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22年,英、美、日、法、意五国在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后,达成了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最终形成了限制各国海军军备发展的共同条约。五国海军军备限制条约规定,美英日法意各国的海军作战舰艇的总吨位分别不应该超过51.5/51.5/31.5/17.5/17.5万吨的排水量。
随后五国海军限制军备条约又经历了两次续约,但对各国海军总吨位的比例基本不变,也就是所谓的的5/5/3/1.75/1.75。日本就是其中的3。
到二战美日还未开战时,日本海军基本上与还没有加入战争的美国也维持在这个比例,在五国海军军备限制条约第二阶段续约时,日本就已经退出条约。主要原因还是不满条约规定日本海军规模太过少于美英。在日本偷袭珍珠港时,日本的海军虽然仍然弱于美英,但在太平洋地区,日本的海军实力还是位居第一。
美国是两洋舰队,而且重心还在大西洋!留在太平洋的太平洋舰队实力要弱于日本海军。英国海军实力虽然拥有强于日本海军,但英国海军主要活动区域在大西洋欧洲部分,要应对条约之外的德国海军、已经投降了的法国海军及意大利海军,很不无暇顾及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