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熟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去过常熟,特意去看了下翁同龢纪念馆,这个显然是常熟比较有名的名人了。常熟翁氏,其实不仅仅只有翁同龢,还有好多,如翁同龢父亲翁心存之类。常熟和江南很多其他县市一样,一个家族里能出很多名人。
另外呢,就是钱谦益和柳如是都是常熟人,这两位可谓是南明风云人物。
由此想到了戴逸先生,也是常熟人,著名的清史专家。
常熟市,简称虞,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常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地处江南水乡,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
江苏常熟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出现了不少历史名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常熟都具有哪些历史名人。
仲雍(又称虞仲、吴仲、孰哉),本系姬姓,是黄帝的15世孙,陕西岐山周族首领古公亶父的第二子。仲雍和其兄太伯为让父王实现灭商的愿望,让国南奔,落脚于无锡、常熟一带,建立勾吴王国。他们把王位继承权主动让给弟弟季历,季历生子姬昌是为周文王,为灭商建周奠定了基础。
周章(?~公元前209年),字文,战国末年楚国陈县人。曾先后效力过项燕、春申君。秦末陈胜起义时,被任命为将军,率领主力部队向西攻打秦军。兵临戏亭(今陕西临潼东),距离咸阳仅百余里,因孤军深入,后援不继,被秦将章邯所败,自刭而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常熟,家有子女在此工作,尽管我是常来常熟,只是知道她是"十里青山半入城"的江南福地,只是知道她历史悠久厚重,人才荟萃辈出,她的历代名人叫我一个外乡人,尽数道来确是难事。
还好,孩子家就居住在风景如画的虞山角下,去多次,我对虞山山上埋葬的众位名人略知一二。有商代江南先祖虞仲(即仲雍);古吴国第一代国君周章;"南方夫子"言子;明末民族英雄瞿式耜;元代大画家、著有《富春山居图》的黄公望;明代抗倭名臣王扶;明未清初一代文宗钱谦益;女才子"河东君"柳是如;清代大画家王石谷;清同治、光绪两朝帝师、戊戌变法的赞助者翁同(龠禾);清未民初慕名文学家曾朴……
以上所列,算是常熟历史名人的缩影,一小部分。
常熟是个好地方,鱼米之乡,江南福地,吴文化发祥地之一,自古人才荟萃。古有钱谦益、柳如是、孙承恩、汪应铨、翁同龢、翁曾源等,现代有张光斗等一批院士。这里主要介绍几位常熟的院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张光斗(1912—2013),江苏省常熟市人,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设计密云水库、渔子溪水电站等工程,参与葛洲坝、三峡等工程设计工作,出版《水工建筑物》、《专门水工建筑物》等学术著作。
王淦昌(1907—1998),江苏常熟人,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参与中国***、氢弹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奖项。
张青莲(1908—2006),江苏常熟人,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对中国重水和锂同位素研究有重要作用,1991年测得的铟原子量被国际***用为新标准。著作有《重水之研究》论、《无机化学丛书》等文集、《无机化学丛书》等。
时钧(1912—2005),江苏常熟人,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曾创建高校硅酸盐(水泥)专业,在低温煅烧矾土水泥、湍流塔、填料塔等研究方面成果卓著。主编有《传质》、《膜技术》、《化学工程手册》、《大百科全书》(化工卷)等多种书籍。
戴松恩(1907—1987),江苏省常熟人。著名作物育种和细胞遗传学家。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在小麦、玉米、烟草和油菜育种等研究硕果累累。代表作有“中俄美小麦品种杂交之遗传研究”、“为什么研究小麦非整倍体”、“我国农业研究方向”等。
谷寿夫的第六师团结局如何?
日军谷寿夫的第六师团最后结局是全军覆没在澳大利亚人手中。这支在中国领土上最为臭名昭著的禽兽部队没有能够在中国军队手上覆亡,应该是中国14年抗战诸多遗憾之一。
第六师团因为其兵源来自于熊本,也被称为熊本师团。成军于1888年5月12日,首战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夺取威海卫,此后又在日俄战争中战绩不俗,成为日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两个师团(另一个是第二师团,仙台师团)。
在中国的征战,第六师团可谓是血迹斑斑。1928年,为了阻扰国民***的北伐军北上,该师团于1928年3月在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虐杀了蔡公时等中方交涉署外交人员,并***济南军民万余人。
1937年,在杭州湾登陆的第六师团抢先攻下中华门,率先攻入南京城,在南京***用中世纪屠城的方式,大量***我南京军民,企图用***来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
此后国军多次希望通过会战的方式消灭这支禽兽部队,但是由于两军战力上的悬虚,未能达成愿望,这也成了中国军人永久的遗憾。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对美国作战的军队不足,第六师团从中国抽出,去了太平洋和美国人交手。原来因为和中国军队在装备上有代差,长期依仗武器和训练上的优势欺负中国军队的第六师团,在与盟军交战时,被美军和澳军的绝对优势装备给暴虐,战争结束时,能够活着走出战场的人,据说只有三千人,要记住他们是满编2万5千人上的船。
在三角山的战斗中,日军的一个0.3平方公里的防守区域,就遭受美军地面、空中、海上三个方向的打击。海上是4000发大口径炮弹,天上是254架飞机的低空密集轰炸,然后是105和155毫米重炮的几千发炮弹轰击。
1943年11月5日,第六师团组建了1支有1200人的滨之上支队去迎战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三师的两万大军。狂妄的日本人想用只有对方十分之一的军队去获取胜利,结局自然是日本人损失惨重,双方一交手,美军的炮火就消灭进攻中的日军200多人。双方战斗的战损比是350:52。此战还有一个数据也是非常惊人的,双方***的消耗比是350:1。
第六师团与美军最后一次大规模交手是在1944年,该师团组织了10几个大队攻击美军的托罗基纳 环形阵地。在700高地,2个日军大队组织他们最为拿手的“万岁冲锋”,但是在美军4万发炮弹的打击下,最后高地是肯定没拿下来,留在战场死亡的人数有309名。而美军仅战死7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