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气候特点?
解:咸宁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冬季盛行偏北风,偏冷干燥;夏季行偏南风,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6.8℃,极端最高气温41.4℃,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4℃。年平均降水量为1577.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54.5小时,大于O~C的年平均积温在6000~C以上,年平均无霜期为245—258天。
春季一般从3月下旬开始,至5月下旬止,约60--70天。春 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暖湿气流逐渐活跃,多阴雨天气,且常有低温冷害发生,对春播生产和夏收作物生长不利。
夏季一般始于5月下旬,止于9月下旬,约120--'-130天。初夏6月和7月多梅雨,梅雨期内降水多,强度大,常导致洪涝发生。盛夏酷热,入伏后降水渐少,时有伏旱。“立秋”节气过后,一般有 段高温炎热天气,俗称“秋老虎”。
秋季,控制本市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地面高压,故天高气爽,降水减少,容易导致干旱,影响秋播生产。秋季一般从9月下旬开 始,到11月结束,约5060天,一般在11月下旬开始出现初霜。冬季一般自11月下旬开始,至次年3月下旬止,约120余日。
冬季本市常由大陆性天气系统控制,加之境内地形北低南高,冷空气可长驱直人,故冬季寒冷干燥。1月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月份,1 月和2月是全年降水最少的月份。
甘肃新增一例本土病例,对甘肃省的开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好吧。在回答问题之前,我得先说一件真事。话说今年春节期间,正是******肆虐、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一天,我去小区外边蔬菜铺购买蔬菜。当要买块豆腐却找不到豆腐得时候,就问了一声老板娘:“你家豆腐在哪呢?怎么看不到?”老板娘说:“豆腐没有了,这几天断货。疫情发生后,湖北人回不来,市场做豆腐的很少,我们批发不来。”我这才第一次知道,湖北人居然垄断了我们这个省会城市的豆腐市场,同时也感觉到湖北人在这座城市的重量。这只是一个缩影,湖北人的触角还广泛延伸到了家庭装修、木工等多个领域。
好的,之所以说到这个梗,主要是这次本土新增病例的患者是从湖北咸宁来到兰州的。患者长期在兰州经商做生意,春节回湖北老家探亲,结果一去就被封城,困在湖北无法回来。好不容易等到湖北离鄂通道解封开通,他在社区领取了健康绿码后,就驾车长驱,一路奔袭,回到兰州,想继续从事自己的生意。由于湖北是疫情高危区,湖北来人是重点关注群体,所以,社区安排隔离观察,一拍胸片,肺部有感染迹象,做两次核酸检测,进行医学观察,最终检测阳性,为***肺炎确诊患者,成为甘肃这段时间以来的首例本土确诊患者。
话又接回开头。湖北人的触角延伸到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和各行各业,数量庞大。这个确诊患者只是个缩影,随着湖北离鄂通道解封,将有越来越多的湖北人将离开湖北,来到兰州,来到甘肃,来到全国各地各个城市。他们离开湖北时,身体健康,手持健康绿码,来到甘肃,却被检测出是***携带者,是***患者,是潜在***的***传播者,令人防不胜防,不仅给疫情防控带来新压力,也给预防反弹带来新挑战。
说到这里,言归正传,这例新增病例,给甘肃的学校开学形势带来影响有多大呢?
可以肯定,只要一省出现新增病例就意味着该省疫情未清零,特别是本土病例,对疫情的防控仍需要重点加强。教育部在针对各省开学时机明确指出,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时可以开学。我也反复强调,一个省份要想正式开学,首要前提条件就是“形势得到有效控制”,也就是说得通过风险评估。从这一点来看,极有可能会影响到甘肃全省开学的时间。
甘肃,排除从伊朗等境外输入病例,本土已经连续40多天无新增病例了。严格地讲,3月29日新增的这一病例是从湖北输入的,也不能称之为本土新增,但由于患者在甘肃兰州居住做生意时间长,且类似这样的从湖北来甘肃的人员将会急剧增加,因此,尽管这例病例特殊、难预料,但后续离鄂来甘的人员更难预料,今后会不会时不时还会冒出这样的一个、两个病例来呢?还真难预料。如果真的出现了,就确实会影响开学时间了。
甘肃此前一直受境外输入病例影响,迟迟无法确定开学时间,最近境外输入疫情也得到有效控制,形势好转,省教育厅、省***的领导也在加紧在全省各地工作调研,做开学前的论证和准备工作,让师生和家长都看到了开学的希望,有望在4月上旬开学的。然而,此病例的出现、潜在湖北来甘人员的增加、来甘人员潜在的健康风险等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又打破了甘肃学子的希望,甘肃省的开学时间在理论上讲,恐怕又得再往后延了,哪怕是再没有新增病例,估计至少也得等到此病例影响消除。
据初步判断,尽管甘肃目前还没有开学的确切时间,但综合甘肃省目前的疫情形势,以及甘肃省提前一周公布开学相关信息的做法,如果再无疫情变化,就目前形势,甘肃预计会在清明节后公布开学时间,初高三年级有望在4月中旬开学,其他年级相应错峰开学复课。
话又说回来,以甘肃3月29日确诊病例为例,目前推行的出省健康码,确实还是暴露了一些问题,希望在后续的操作过程中,能从源头上加强管理,较少漏洞,能切实反映出行人员的健康状况。
不知以上答复是否有用,仅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