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考作文几个类型?
作文归类有下面几类: 1、从大文体方面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2、从出题方法上分:出题作文、半出题作文、随意出题作文 3、从命题方式上分: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 扩展材料记叙文从内容及表达形式上分成简易记叙文与复杂记...
中考(初中学业水平测试)50分作文,半出题作文他让从4个词汇填补,我随...
那要看是啥半出题的 半出题作文,便是限制一半的内容,留有一半的内容由同学填写得作文方式。因为它处于"命"和"横死","限定"和"非限定"之内,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于"一多半"的自主决定权,因此考生自主发挥、随意驰骋的空间还非常大...
作文出题有几类方式?分别是哪些
三种作文出题方式: 1,文章标题作文依照得出的语句、短语或者字词汇型文章标题(或者半文章标题)与写作要求完成的作文,称之为文章标题作文.习惯上称出题作文. 2,材料作文依照得出文字或者图型材料与写作要求完成的作文,称之为材料作文.
2002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2001年 《诚信》2002年 《心灵的选择》2003年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2005年 《凤头猪肚豹尾》2006年 《人与路》2007年 《怀想天空》2008年 《好奇心》2009年 《品味时尚》2010年 《绿色生活》 2011年 《拒绝平庸》2012年 《故事与结局》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帮助到你
你认为江苏卷作文怎么写好?
🌴欢迎您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
穆老师认为,江苏高考作文和全国卷作文还是有较大区别的,总体来说,江苏卷偏向于“传统人文类”,全国卷偏向于“社会发展类”。
江苏卷从04年独立命题后,作文的趋向是比较明显的,穆老师为大家分析如下:
04——06年为话题作文;
07——12年为命题作文;
13——18年为新材料作文。
那么,2018年江苏高考作文该如何分析呢?请大家接着往下看!
老穆支招
一、2018年江苏高考作文分析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清楚了吗?加油哦!
🌴希望穆老师的方法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0江苏高考作文题,心疼江苏考生10秒钟,大家怎么看?
说真心话,没有看懂,可能我的学识太浅,对于这样的题目我感觉我无从下手。
仔细阅读题目,你会发现题目含蓄婉约,有江南水乡的含羞带怯,也有一点雾里看花的朦胧,真心不好写。
这个题目出得好啊!紧贴现实问题!大家被信息充斥着且都是根据你的喜好而推送的类似信息!从根本上***了你的思维……对于成年人来说看问题会出现偏颇;但好在ta还有过往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让ta去深度思考得出客观的看法!然而对于小孩子才是最可怕的!这个根据喜好推送的信息封锁了孩子的视野,让他们无法看到事物的整体!以为所见即全部......试问这样***消费信息下成长的孩子如何有大局观?如何懂得事物两面性?如何客观分析判断?
江苏高考作文命题是最疵毛的
江苏高考折腾20余年,终以今年(2020)最疵毛作文命题而彻底失败告终
请看江苏高考作文素材: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根据以上素材,命题者意思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臭味相投。常在河边转,没有不湿鞋,每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自然环境,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展。向哪个方向发展?都是偶然的。毫无目标,毫无方向。
命题者完全否认教师的教育引导,全盘否认教育的积极作用,任由自然发展,鼓吹纯粹自由,……
这种素材让学生怎样发挥正能量?
江苏的考生和家长们怎么看?
先说结论:命题教师当年高考是***的吧?
我们来看一下江苏2020高考作文命题:
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
2,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前半段写的是“同性相吸”——人和环境相互吸引影响;
后半段变成“蝴蝶现象”——当下的小小举动可能改变最后的结果了!
才短短不到100个字,出题人自己跑题了!
前半段讲人和环境相互影响,可以推论人生成长有很大确定性,侧重必然性
后半段讲一件小事就会最终改变人。生,推论人生主要为偶然性
这不自相冲突么?
大数据,根据每个人的喜好、轨迹、习惯修建一座城池把人关在里面,三观、格局都在这座城池里,看似给人以方便,实则把每个人死死地锁住。未来是智能互联网时代,是大数据的时代,它丰富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减少了人性中的美和心灵间的感动。人们创造了智能,丰富了生活,却让很多人变得有些无能,当勤快小于懒散身体将机能减退,当选择减少时人们的思考同样会减少,大脑将平庸。未来每个人都会有个圈圈,衣食住行,交际***工作应酬,每个人都生活在圈圈了,如果有一天你惹怒智能,那么它将会画个圈圈诅咒你。所以,我们不要智能,我们要知能,不给它以圈来控制我们,我们不要圈圈,我们只要圆圆。圈圈圆圆圈圈,天天年年天天的我们……
今年江苏语文作文怎么样?有什么样的写作思路才可以得高分?
袁志勇老师针对江苏作文试题的构思破解,供您参考!袁志勇老师思维作文法,让你面对任何作文题型都轻轻松松!
题目:生命的真谛(议论文)
平淡生活如水,水的清淡让人安逸。
电石火光似盐,盐的过量让人震撼。
生活不能永远如水,平淡会削减生活的多样色彩。
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生活各种滋味当为人生历练。
善待平淡生活,接受生活考验,才是生命的真谛!
2019年的江苏卷语文作文审题是没啥太大难度的。强调个性,更强调了个性相融合会更美好,即和而不同,立意很明确。议论文更适合,有话说但是很难得高分,比较考考生的文***。
今年的作文题目很江苏了,符合一贯的风格,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刻的道理,看似好写,又好像不好写。至于写作思路嘛,按自己平时训练的风格来写就好了,应该平时也写过类似的,背过的写过的素材变一变应该是都可以用上的,这么看来江苏每年的作文题出的还是很有水平的哈。
今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所给材料蕴含的是个人生话题,这个话题对考生来讲,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就考生的实际情况而言,写这个话题,都有话可说,都有料可用,但要把这个话题写深入,写的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却非易事。
倘若从得高分的角度出来写这道作文题,笔者以为要经营好以下四个环节:
1.立意要深刻大气。考生立意时,可从自己的备考经历来谈,也可从古今中外的一些自己熟悉的伟人、名人的角度来谈,还可以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谈。总之,只要自己熟悉哪方面的材料,且有独到的感悟,都可立意来写。
2.材料要新颖典型。就这个作文话题来讲,考生可用的材料可说是十分丰富,但如何从这些十分丰富的材料中选出典型的、其他考生可能不知道的新颖的材料,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当然正因为它不容易,它就有价值,考试中,考生一旦做到了高分马上青睐你。
3.结构要守正出奇。这种话题的作文题,考生都能写,而且在结构上绝对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因此,写这样的作文题,要得高分,除了要重视前面谈到的那两点外,在结构上刻意求新也是一个路子。
4.语言要文***飞扬。孔老夫子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话对高考作文同样适用。高考作文要得高分,语言有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而这个指标对这道作文题来说,尤显重要。为什么呢?前面已经说过,这道作文题***都能写,***都不会偏题离题,所以,考生在写作中,要想鹤立鸡群得高分,必须把文章的语言打造好。只有语言这一关过了,得高分才会是必然的。
笔者以为,考生只要沿着这里谈的这四个路子去写作,作文定能的高分。
今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2019江苏作文题点评及难度分析
今年的作文题仍是考生熟悉的材料作文。材料以"水"盐”设喻,贴近考生日常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整个文题借“味”说理,意"味"深长,启人深思,能够激活考生思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材料共有四句话构成,从三个层面进行解说,引导考生展开联想,打开写作思路。第一句话选取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事物,至淡之“水”和得味之“盐”,形象地说明了”物各有性”这一生活常识。中间两句话构成对比,即将水、盐同物简单叠加和“五味”异物之间”调和”共存”两种生活现象进行比照,意在提示材料的核心内涵:在肯定“物各有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事物之间共存相生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
最后- -句话由“物及“事”至“人”,强调了前面所说的道理既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原则,点明这一道理存在的常识性和普遍性,在立意方向上进一-步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整个材料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言说情境,让考生由此及彼、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的引申发散,进而谋篇成文。
文题启示考生,面对多元文化和多彩文明的社会现实,个体应该以何种姿态融入其中,智慧生存。综合分析,“和而不同”是整个材料的核心。
“和而不同”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常识,是为人处事的智慧之举,是文明、文化得以延续发展的精神之基,更是人类社会交流互鉴的融合之道。
“和而不同”追求的终极价值是美美与共,互利共赢。材料看似明白如话,实则意蕴丰厚。写作时可钩沉历史,探求“和而不同”的典范事例,以古鉴今;可比照中外,智慧“拿来”,思考"和而不同”的积极意义;可关注身边现实,以小见大,反映“和而不同”的现实价值.... ,考生可根据个人感悟和写作特长,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自由选择,彰显个性,做到“百味份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