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后,你印象最深的中小学课文是哪一篇?
我们读小学那会教材是随便编的,不成系统,主要是识字,重点是思想政治教育。我印象最深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这样几句话,至今都还记得。
①伟大领袖***万岁!
②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万岁!
③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④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⑤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⑥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
⑦帝国主义和一切***派都是纸老虎。
其实还记得好多,今天就写这几句。
印象最深当属小学一年级一篇课文中的两句话:“大年夜吃饺子,奶奶却端上了一盘糠窝窝"。剩下课文记不清了,反正就是奶奶忆苦思甜的话。小时只觉奶奶在扫兴,过年好容易吃顿饺子她也不让吃个清静,年岁大了才懂了课文的深刻含义,但是我还是认为艰苦朴素也要与时俱进。
荷塘月色。这篇优美的散文,是我上高中后的语文第一册的开篇,时至今日,大致38年过去了,依然印象非常深刻。
1982年秋季,九月一日,高一开学。语文第一篇。
但凡语文学的非常好的人,想象力都很丰富,我正好在这关键的地方缺失了。背诵,没问题,想象差点。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
这一段,我一直能背下来。只是觉得很顺口,没有体会到”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可见语文的理解是多么重要。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这一段也是记忆深刻之段落。上了高一,记忆力还是贼好的。只可惜语文大都时候考察的是阅读理解能力,而不是记忆能力。
不仅有这首词句,记得当时课后,还有一篇课后阅读”莲叶何田田”之文:
”江南可***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真是莲荷大会了。
感谢邀请。我是个六O后,印象最深的是小学的一篇课文《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人,文章很感人。老师在学习时,介绍了长征过草地的背景,学习时被深深吸引住了。
记得三个有病的小红军走出了草地,可老班长为了照顾他们却牺牲了。印象中文章很长,还有插图,学习时有不少同学读到老班长牺牲时,还流泪了。应该说,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文章。
时过境迁,青春不再,但仍有深刻印象。文章结尾说,等革命胜利了,要把这枚缝衣针做成的鱼钩放进革命历史博物馆,教育子孙后代。真是一篇好文章!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明,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读起来琅琅上口。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种隐喻作者表现了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要正直,不贪,不腐,做一个干净的人。
《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至今仍有教育意义。
谢谢邀请:好多天不想回答问题了,因为头条的规矩太多伤了很多创作者的心。今天看到题主提的是童年时代的问题,我特意放下还没回赞友友们的支持来回答这个问题,也借此练练,活动活动脑细胞,以免发生老人痴呆症。
看到这个问题,五十多年前刚跨进学校大门的情景历历在目,眼前呈现出当年小学校舍,教室,老师的音容笑貌。我的启蒙老师那甜甜的声音,脸上总挂着一张微笑的脸显得亲切和谐。尤其是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有二篇课文我至今难忘,也是我人生路上的坐标。一篇是巜李白小时候》,另一篇是巜小猫钓鱼》。这两篇课文都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第一篇的主要內容是讲李白小时的一天,他走到一条河边,看见一位老阿婆在石头上磨着一根铁棒,李白上前问道:这铁棒要磨成什么呀!老阿婆说:"针"。这铁棒怎么能磨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小猫钓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
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回想童年时学习的这两篇课文我至今难已忘怀。正如作家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是美好的,而今物是人非,岁月不饶人呀!抚今追惜,珍惜眼前。
如何评价西乡隆盛?
其实,直到今天,西乡隆盛在日本也还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我们先从他受萨摩藩主岛津齐彬之命去江户搞“公武合体”活动一事说起。所谓的“公武合体”,实质上就是要把代表***的公家权力和幕府的武家权力合二为一。而在当时,就是岛津齐彬想让德川庆喜继幕府将军位,然后统一公武两家,最终彻底掌控国家权力,实际上这已经是反皇室的大逆不道之举了。当然,欲报藩主知遇之恩的西乡隆盛在当时也同样就属于倒皇派了。
接下来,在由反对德川庆喜的幕府大佬井伊直弼发动的“安政大狱”中,西乡为了保护被幕府追拿的支持岛津齐彬的和尚月照,一路护送月照逃到萨摩藩,而随着岛津齐彬突然死去,新藩主不予得罪幕府,下令逮捕月照,走投无路的西乡只好带上月照一起投锦江湾自尽,结果月照溺毙绝命,而西乡获救。在这件事上,西乡貌似为友尽义了,可实际上抛去正义与否,西乡在这件事上是即反了幕府又逆了萨摩藩,上纲上线的话,已属反上。
而后,西乡过了一顿不短的流放生涯,也许是受流放的颠沛流离生活影响使得他改变了想法,这时,他的政治主张开始转变了,变成了“尊皇攘夷”派。而所谓的尊皇攘夷派的实质就是尊崇***,驱逐西洋势力,实际上反对幕府权威。这与他当年积极参与的“公武合体”已是截然相反的政见了。 于是,在他结束流放生涯回到萨摩藩参拜完亦师亦神的最敬重的岛津齐彬墓后,转身就跑到京都走马上任***的“军赋役”(军队司令官)一职了。
就这样,西乡摇身一变又成为了保皇派。 但他的日子并不好过,因其反复个性及促使萨摩藩与仇家英国秘密贸易一事,受到了佐幕派和攘夷派双方的非难。由此也可看出西乡隆盛实际上具有的灵活的处事哲学。而这同样体现在“长州征伐”中,当时,朝廷以长州藩向京都御所开炮为由将长州立为朝敌,向幕府下达了长州征讨的敕命,西乡隆盛作为参谋随幕府军征讨长洲,史称为“第一次长洲征讨”。长洲不敌,对朝廷、幕府表示出了恭顺之意,于是第一次长洲征讨最后无疾而终。转年,德川幕府以长洲成立了倒幕派***为由决定再次进行长洲征讨,史称“第二次长洲征讨”,而这次,西乡不但不陪幕府玩了,而且反过来与长洲藩结成了“萨长同盟”,并以藩主名义向幕府发出了反对幕府出兵攻打长洲藩的照会。由此来看,无论是出于现实利益还是更远的战略目的,西乡的出尔反尔都已是不争的事实了。
庆应3年(1867年),萨摩藩、土佐藩、大村藩和平户藩在京都召开了“四侯会议”,正式动议“大政奉还”和“王政复古”的武力讨幕事宜,在此,西乡彻底抛弃了当年和藩主共推的现将军德川庆喜,并因此引发了与幕府之间的“戊辰战争”。结果幕府不敌败退,德川庆喜逃回江户,西乡乘胜追击恩威并施终至江户“无血开城”。至此,德川幕府于庆应4年(1868年)灭亡,明治大帝登基。接下来,西乡隆盛又辅佐明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废藩置县”、“制定学制”、“制定银行条例”等等,纵观这一切,可以说西乡隆盛在其中纵横捭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因此,西乡隆盛成为了明治***驾前的第一功臣。
如果只是到此为止,可以说西乡隆盛还是功莫大焉,算的上是日本近代史上一位英雄人物。但不巧的是,在“征韩论”上,西乡因与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以及大隈重信等意见相左,一怒之下辞职返乡,开始了半隐居的教学生活,可坏就坏在西乡教的这学是可以让武士带刀的,换言之,可以说那就是军校,这明显是与明治***的《脱刀令》对着干,于是,***强力介入取缔,这使得萨摩已经被取消武士俸禄和特权的底层武士们”婶儿”可忍”叔”不可忍了。终于在明治10年(1877年),由萨摩不平士族攻击鹿儿岛的******药库开始,揭开了西南战争序幕。
当时西乡隆盛并不在鹿儿岛,闻讯之后慨然长叹,但依然回到鹿儿岛统率士族们以“质问***”为名挥军北上,并在熊本城与***军爆发激战。最后***军击败萨摩军,西乡隆盛撤退回到鹿儿岛,最终在城山决战中不敌切腹身亡,日本近代最后一场内战结束。纵观西南战争,西乡虽然是被逼上梁山,但事实是一直以尊皇自豪的西乡最终毕竟沦为了“反皇”派,与***开战,以至自裁后还留下了一个“逆贼”的盖棺定论。
其实,至今为止,日本史上对他的评价一直也是正负两极,很多时候都是把他定性为“庆应的功臣,明治的贼臣”的。在他城山自刃后直到得到***为止,明治***是一直把他称作“逆徒”(反贼)的。他忽而凛然坚持正义,忽而取巧委曲求全;忽而保皇,忽而又反皇;忽而雷厉风行,忽而又优柔寡断,一生似乎都处于矛盾之中,因此,他的一生,也可以说是极富戏剧化色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