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好吃的地方能给介绍几个不?
1.
陈记糖醋小排位于济宁市任城区,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小吃店,以糖醋小排和鸡蛋灌饼为主打菜品,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2.
阿婆牛肉干位于济宁市任城区,是一家经营牛肉干的连锁店,口感鲜美、价格实惠,是不少游客购买伴手礼的。
3.
丰收日记位于济宁市任城区,是一家主打农家菜的餐厅,环境优美,菜品新鲜、美味,深受游客的喜爱。
慈禧的出生地有什么说法?
慈禧太后中国近代史上最有权势的人物,也是搅动那个时代风云的人物,关于她背后的一切一直是后人探讨的焦点,因史书对她出生地记载的不清晰,争议由此产生,其实这些争议背后都带着功利性。
因慈禧太后的父亲先后在北京,安徽,内蒙古,山西等地任职,然后关于慈禧太后出生地的说法就从这几个地方产生,其实这些地方争取慈禧太后出生地时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时间点。慈禧太后的出生时间是确定的,只要找到她的父亲在她出生这段日期的任职地方和部门就可以基本确定了。
慈禧太后的父亲惠征,满洲镶蓝旗人,当过国子监生,史料记载他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到1843年一直在吏部做着笔贴式的不入流官员,中间虽有晋升,但一直做的就是这份工作,慈禧太后生于1835年,这不就可以确定慈禧太后生于北京了么?
那么慈禧太后生在北京哪里呢?按照京师八旗分城居住的原则,只要在当时镶蓝旗的居住地找寻就可以了,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镶蓝旗满洲都统衙门在阜成门内华嘉寺胡同;到民国初年,镶蓝旗满洲都统衙门旧地在阜成门内华嘉寺14号,所以慈禧太后的出生地应该在此附近。再具体细化的话就要借助慈禧太后的妹妹来确定了。
皇宫中保留有慈禧太后的妹妹,光绪帝的生母被选中当秀女的名单,有一部分学者根据这份名单确定慈禧太后的妹妹大概居住在北京西单牌楼北劈柴(辟才)胡同。按照旧地图劈柴胡同距华嘉胡同很近,所以可以大致确定慈禧太后应当出生在劈柴胡同一带。
其实就算不能细化确定慈禧太后的出生地,但可以确定的是慈禧太后一定生于北京,至于那些山西,内蒙古,安徽等争慈禧太后出生地的目的很明显利益驱使,现在连武大郎,西门庆的出生地都有人争取,慈禧太后作为确定的存在人物,搅浑水争一争对他们而言也许就有利益来了呢。
除北京之外,还有甘肃兰州、浙江乍浦、呼和浩特、安徽芜湖、山西长治等地,不过大多数人认为慈禧1835年11月29日出生于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也就是现在的辟才胡同惠征家宅,谦哥在节目里也说过。
慈禧(1835年——1908年),一般被中国人称为“慈禧太后”。那拉氏,祖居叶赫(今四平附近),故称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后被抬入镶黄旗。
慈禧一生充满***,她曾三次垂帘听政,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牢牢地掌握着中国的***。在晚清的历史上,慈禧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因为她的一生,都与晚清的历史密不可分。
然而,关于慈禧太后的的身世,出生在哪里?进宫前的生活如何?至今依然是众说纷纭,真***难分!
首先,有人说慈禧是为报世仇而生的。传说在元朝初年,在东北的叶赫河畔,叶赫那拉家族就生活在那里了。后来与来犯的爱新觉罗家族发生争夺,爱新觉罗的首领指着土地说:“我们是大地最尊贵的金子(爱新觉罗是金子的意思)”。叶赫那拉人说:“金子算什么,我们就姓它”。
叶赫那拉家族打败了爱新觉罗家族,成了东北最大的民族。到了元末,叶赫那拉家族被爱新觉罗家族打败。努尔哈赤当时派额亦都在建州(今辽东一带)抵抗叶赫那拉大将布斋攻打,结果布斋战死,尸体被分开半留在建州,一半送给了叶赫那拉家族。从此,结下不共戴天的仇恨。
据说,努尔哈赤临死还说,叶赫那拉家族即使只剩一个女人,也会复仇的。令人惊奇的是,后来,让爱新觉罗家族的天下(清朝)毁于一旦的,就是叶赫那拉家族的女人——慈禧。
第二,关于慈禧的身世,除了复仇之说,还有和珅转世之说,这些多是民间传说,并没有事实根据。根据资料显示,慈禧的出生地有六种说法,分别是呼和浩特,安徽芜湖,浙江乍浦,甘肃兰州,山西长治,北京。
其中长治与北京的说法最有力度,其他四地之说基本排除了。
慈禧出生的山西的说法最为有影响,但是这样以来,说明慈禧根本不是满族人。根据山西当地人说,慈禧出生在山西潞安府(今长治)长治县西坡村,父亲是农民王增昌,慈禧本名叫王小慊。
后来,这个王小慊几经转折入宫成了慈禧太后。但是,慈禧长治出生的说法,仅凭家谱重抄件,以及所谓的遗址之说,也疑点重重。当地人口口相传深信不疑,却不能成为历史研究的依据。
慈禧出生地:
北京西四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慈禧太后的出生地,史上最权威的说法就是北京。
据清宫保存的档案资料分析,慈禧出生在北京皇城西部的四牌楼劈才胡同。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院子,门前还有一棵粗大的银杏树。门内还立着一座朱漆影壁墙,大门左右两边各有一道游廊,台阶之下是用灰砖铺成的甬路。穿过院子里面是三间正房,宽敞明亮。这是一座临街的宅院,整个院落显得特别大气,一看就是个大户人家。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氏,小名翠儿,别名兰儿,是著名的满族海西女真叶赫部的后裔。慈禧当年就出生在这个院子里。据慈禧太后内侄的曾孙曾经说过,在他们的祖宗家谱上面有明确记载,说慈禧出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月初十卯时,地点就是北京西部四牌楼劈材胡同,祖辈都是满族镶蓝旗。
这是一个满洲的官宦之家,慈禧太后的父亲名叫惠征,当时任史部二等笔帖式,相当于一个文案工作者。她的祖父景瑞,任刑部郎中。曾祖父名吉朗阿,曾任户部银库员外郎。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慈禧祖最近怎么样上三代为官,虽然不是什么一品,二品大官员,但是也是一个中等官职的官宦世家。
慈禧出生再这样一个家庭,也算是沾了官气啦!没想到若干年后,这个叶赫家族的女人,叶赫那拉氏居然登上了皇太后的宝座,成为了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个实际统治者。
(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出生:
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北京)
逝世:
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旗籍:
满洲镶蓝旗(后抬入镶黄旗)
宋仁宗赵祯去世时发生了哪些事情?他的谥号为什么是"仁宗"?
宋仁宗赵祯,谥号为:“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
庙号是皇帝死后,朝廷追封,仁宗之前的历史上从未出现以“仁”字为庙号的皇帝。而且他的“仁”也的确名副其实,“仁”也是对赵祯这一生很好的诠释。
“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里面的太子,指的就是宋仁宗,当年仁宗的父亲宋真宗的两个妃子刘妃和李妃同时怀了皇子,刘妃为了争宠用剥了皮的狸猫换了李妃生的儿子。刘妃凭子升为皇后,但最终她的儿子也死了,而当年刘妃谋害的李妃的儿子并没有死,最终做了皇帝。
这个故事只是演义,实际情况是刘妃也就是刘皇后所有的儿子都夭折了,后把李妃的儿子(后来的宋仁宗赵祯)据为己有,赵祯继位后,刘皇后垂帘听政了十一年。
仁宗执政期间,是大宋最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昌明,文化昌盛。包拯就是仁宗时期一个典型代表。包拯的铁面无私大家是熟知的,即便是面对皇亲国戚也不会徇私枉法。如果包拯遇到的不是仁宗,而是其他任何一个皇帝,那真不知道死多少回了。而如果我们历史上多几个仁宗这样的皇帝,那也会出很多李拯、王拯。
仁宗自己的文化造诣虽然不如后世的徽宗,但是他知人善任,实施庆历新政的范仲淹,发起古文运动欧阳修,还有考试写文章批评仁宗后妃多的苏辙,大文豪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理学奠基人程颢等等,皆出自仁宗时期。
仁宗时期,经济的繁荣诞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东坡诗话》曾这样形容仁宗盛治:“宋朝全盛之时,仁宗天子御极之世。这一代君王,恭己无为,宽仁明圣,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真个是: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无私天地春。”仁宗还设置了很多安置救济穷人的机构,比如:“福天院”“居养院”“安济坊”,爱民如子这句话用在仁宗身上很恰当。
仁宗在位42年,于1063年驾崩。整个大宋王朝如丧考妣,无论是皇亲贵族,还是朝廷大臣,甚至市井小民,更甚者落魄乞丐,无不痛哭流涕。消息传到辽国后,辽国的百姓也痛哭。辽国皇帝也抓着信使的收嚎啕大哭,还给仁宗在辽国建立了一座衣冠冢,以寄托哀思。
赵祯庙号“仁宗”,当之无愧!
先纠正题目的一个点,“仁宗”是赵祯的庙号,他的谥号有点长,为“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单独提到宋仁宗赵祯,可能大家一下子想不起来是谁,但说起“狸猫换太子”大家就熟悉了,赵祯就是那个太子。他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父亲宋真宗赵恒,生母李宸妃,嫡母是章献明肃皇后刘娥。
“仁宗”的核心在于一个“仁”字,在位期间赵祯都做了什么事呢?
1、仁宗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不事奢华,他性格的部分决定了他的当朝理政的风格。当然这个宽厚仁慈并非软弱。
2、知人善任,善于纳谏。仁宗在位期间,名臣辈出,其中就有我们很熟悉的包拯。包拯作为谏臣,常常直言不讳,屡犯圣颜,可赵祯竟然多次原谅他的行为,同时***纳他合理的谏言。这对很多帝王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3、庆历新政改革。赵祯在位期间,面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他试图革新,于是有了我们熟悉的“庆历新政”。这次的改革,试图改变百姓们的困苦生活局面,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他仁爱人民之心却是存在的。
赵祯在位四十二年,亲政三十年的时间里,选贤任能,试图革新改变北宋社会及人民的生活现状,得到了广大百姓的认可。所以在公元1063年赵祯崩逝时,举国哀悼,百姓们自发举行悼念活动,连偏远山区的百姓们也自发哀悼。除了百姓之外,当时的辽道宗耶律洪基收到这个消息,也十分震惊不敢相信,甚至为他建立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
可见,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的政绩表现,虽然他亦有缺点,但是功绩大于他的缺点。他不止是百姓们心中的仁君、好皇帝,亦是敌对势力最敬佩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