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伯身为项羽的亲人,为何在鸿门宴的时候偏向刘邦?
按照史记的记载,项伯因为欠张良人情,担心杀刘邦殃及池鱼,所以偷偷跑到汉军军营中搭救张良,而张良对刘邦忠心耿耿,趁机把项伯引荐给刘邦,项伯心一软,把刘邦给救了。原文如下:
从“史记”记载可以看出,张良对项伯是有救命之恩的,“秦时与臣游,项伯***,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据史书记载,正是当年张良隐居下邳的时候收留过项伯,才让项伯躲过一劫,也正因为有这层关系,项伯救张良这件事情是说的通的。
但是换个角度,此时的项羽和刘邦的关系十分微妙,从大形势上看,双方依旧是抗秦盟友,从具体形式来看,双方已经隐隐开始分道扬镳,而 项伯和张良,各为其主,此时项伯偷偷见张良是十分不合适的。
张良的智商明显高出一个档次,他充分抓住了这个好机会,把项伯发展成“无间道”,利用项伯的特殊身份在鸿门宴上保住了刘邦的一条命。
在项羽自尽、汉王朝建立后,刘邦还算守信用,感念项伯当年救命之恩,不但没有追究项伯的责任,还赐予项伯刘姓,册封为射阳侯(射阳今江苏扬州宝应射阳湖镇一带)。但双方之前约定的和亲一事早就烟消云散。当时有“同姓不通婚”的说法,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取消婚约。
项伯受封三年后死去,其嗣子项睢因罪没有继承爵位。
只能说项伯是一个重情重义,却不懂政治的人。
项羽进驻关中时,因为刘邦派人守函谷关,导致项羽大怒,派兵夺取了函谷关,又收到刘邦手下司马曹无伤的告密,说是刘邦准备在关中称王,并且让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为丞相,这让项羽大怒,并决定第二天一大早就发兵消灭刘邦。
当天晚上,项伯得到项羽第二天要发兵攻打刘邦的消息,连夜快马去见张良,告诉张良项羽第二天的行动,劝张良离开刘邦,为什么项伯要救张良?因为张良曾经救过项伯一命,项伯知恩图报,所以说项伯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当天晚上,张良又将这件事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吓得跳起来,马上让张良引见项伯,刘邦先是极力讨好项伯,向项伯解释项羽误会自已的原因,后来又当场发挥,准备和项伯结为儿女亲家,刘邦为什么要这么做啊?因为想拉拢项伯,让项伯在项羽面前说好话,让项羽放弃攻打刘邦的军事行动,当时刘邦的势力远远不能和项羽相抗衡。
项伯答应了刘邦,在项羽面前说好话,并让刘邦第二天一大早,去项羽军营赔罪。然后又连夜回到项羽军的营中,向项羽告知此事,从项伯口中说出来的话,项羽至少会相信,项伯可是项羽的叔父。项羽当时就决定,暂时不军事行动,第二天看刘邦的表现。
第二天就是鸿门宴,刘邦一大早,带了张良、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及数百名随从来到项羽的军营,项羽就准备了酒菜来招待刘邦,刘邦在鸿门宴向项羽示弱,并极力向项羽解释,让项羽相信了刘邦没有自立为王的心思,只是间谍曹无伤的陷害。
于是项羽决定不杀刘邦,但是坐在一边范增却不服气,私下找下项庄舞剑,让项庄找机会杀了刘邦,于是项庄就进来宴席舞剑,这个时候,项伯发现不对劲,就挺身而出,以和项庄共同舞剑为由,挡住项庄可能刺杀刘邦的机会,要知道这个时候,刘邦和项伯可是儿女亲家。
秦汉时春秋遗风尚重 重义轻亲 一饭之恩必偿 睚眦之怨必报 少时项伯*** 当抵罪而死 托庇于张良得以免死 救命之恩肯定大过其他的 再说 项羽又不看重这个没什么大才能的叔父 即便造反成功了 项伯也得不到太好的位子 还不如一举两得 既报恩 又能两头*** 双保险
谢谢邀请!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在项羽安营在霸上时,刘邦攻占了咸阳!此时刘邦有个手下叫曹无伤想投靠项羽,他跑到项羽那说,刘邦这次进咸阳相当汉中王!项羽大怒,谋士范增也生气的说,这个刘邦进咸阳不要美女财产,野心不小,一定的消灭他!项羽就下决心要杀刘邦! 项羽的叔父项伯平时与张良交好,怕两边打起来对张良不利,于是连夜去找张良,劝他逃脱!张良与刘邦久了,不想离开。连忙去找刘邦,刘邦知道后,大吃一惊!又急忙找来项伯,一直解释自己没有称王的心,也不敢称王!并答应项伯结为亲家!项伯交代刘邦一定要亲自去解释一下!回去后,项伯对项羽说:《史记项羽本纪》沛公不先攻破汉中,你难道敢进来吗?如今人家立了大功而攻打他,是不道义的,不去籍他来请罪的机会好好待他!(不道义,感觉是说到项羽的痛处了,项羽何等英雄,是道义的领导者啊!)第二天,鸿门宴上,范增安排项庄舞剑,项伯看了出来,于是也上去对舞!……最后刘邦得以逃脱!至于项伯为何要偏袒刘邦?想是张良曾经救过他的命,由于张良不肯逃,所以得以报恩!再有就是刘邦能说,又做了亲家!只能为亲家说话了!后来项伯被刘邦封侯!
在刀光剑影的鸿门宴上,作为项羽叔叔的项伯,为什么胳膊肘往外拐,不帮自己的侄儿项羽,反而要帮助刘邦呢?其实,项伯吃里扒外也好,帮助刘邦也好,一切都是因为,项伯欠了张良的人情,他是向张良报恩,却不想最后报到了刘邦身上。
刘邦当泗水亭长的时候,恐怕做梦都不会想到将来会做皇帝,楚怀王说“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所以他的最大理想就是做个关中王。加上项羽北上抗秦救赵,拖住了秦军主力,反而让刘邦的西征比北上的项羽轻松多了,有时甚至如入无人之境。于是,一路高歌猛进,先入了关中,逼降了秦王子婴,占领了秦都咸阳。因此,也就有了项羽带领诸侯四十万军队入关中,也就有了闻名史册的鸿门宴。
说到鸿门宴,除了刘、项、张良、范增以及项伯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曹无伤。当时,刘邦将项羽大军阻挡在函谷关外,恼怒的项羽正与刘邦信使接洽,却忽然得报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前来暗通款曲,传递机密,说刘邦打算任公子婴为宰相,称王关中,秦朝府库中的财宝全都占为己有了。
曹无伤早年随刘邦起事,屡立战功,他为何出卖刘邦,或许觉得刘邦封赏不够?或许认为项羽是个可以依靠的大树?史无明文。曹无伤的话,瞬间激怒了项羽,范增又火上浇油地说,他立马传令,犒劳三军,明天进攻刘邦。当时,驻军灞上的刘邦,只有十万军力,驻军鸿门的项羽有四十万大军,若真的动起手来,胜负可立判。
在这关键时刻,项羽的叔父、时任楚左尹的项伯出手了。当年秦朝统治时,他、项伯与人械斗,杀死了对方,犯下死罪,在跑路的过程中,受到了张良的救援,最后逃过一劫。他因张良目前在刘邦手下,项羽要攻打刘邦,张良危险,恩人有难,不得不救。所以,他快马加鞭,连夜跑了四十多里路,赶到达灞上,找到张良,让他快快逃走,张良问何故?他便将项羽明天要攻打刘邦的事和盘托出,告诉了张良。
张良赶紧报告刘邦,生死攸关,两人立刻商议对策,决定请项伯从中斡旋,消除项羽的“误会”。刘邦因请项伯进帐,美酒佳肴,热情款待,又约定与他结为姻亲,最终说服项伯为他斡旋。在项伯的劝说下,项羽放弃了进攻刘邦的打算,一场大战终于没有打起来。至于后来在鸿门宴上,项伯屡屡帮助刘邦,那就更有理由了,是亲家嘛,自然向着对方。
在后人的评价中,项伯是项羽军团中让人咒骂得最多的人,被骂为叛徒。这种评价其实是有些片面,试想,当时的刘邦、项羽,都是反秦的义军领袖,都是楚怀王手下的将军, 堪称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他项伯劝侄子对自己的战友手下留情,有何不可?何况他知恩图报,也算有仁德之心。
看过楚汉争霸这段历史的人,始终有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包括笔者。这个问题就是:楚霸王项羽的叔父项伯,他为什么会在《鸿门宴》上背叛自己的亲侄子,而帮助刘邦躲过一劫呢?因为这直接牵涉到项羽将来的命运!
鸿门宴——项伯
《史记》给我们的解释是:项伯曾受刘邦的谋士张良的救命之恩,为报答张良的恩情,他才透露了鸿门宴的阴谋。但,显然这种解释难以服众。以下三点疑问:
1、项伯的恩人是张良,项伯报答的人也应该是张良。而项伯报答张良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劝张良归项羽,并请以***厚禄;也可以在刘邦兵败后,为张良求情,让其免死。而项伯最终的选择是为报答张良而帮助自己亲侄子的敌人,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他这样做,可以说不忠,也可以说不义。
2、姑且我们认为项伯是为了考虑张良的安危,而泄露项羽夜袭霸上的机密,这还可以理解。但在鸿门宴上,他从头到尾,一力保护刘邦周全则有点过了,刘邦跟他压根儿就没多大关系,何况这样就不会引起项羽的怀疑?即使你是他的亲叔叔!
3、而鸿门宴之后,项伯就再也没有干出背叛项羽的事情,这就排除了项伯曾经想投靠刘邦的可能。
种种迹象表明:《鸿门宴》绝对另有隐情!项伯的泄密并不是为了报恩!
笔者在分析《鸿门宴》的所有当事人中,曾经找出过两个可疑人物:曹无伤和范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