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越南军队拥有百万人马,为何普遍使用猫耳洞?
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战况、特定的对手,就产生了特殊的工具。
说到越南,你会想起什么呢?东南亚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一样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国家?
没错,这些都和越南有关系,但你知道越南曾经号称自己是世界第三吗?
越南的近代史,可以说是十分艰难的。19世纪中期以后,法国开始不断的侵蚀越南,想要把越南作为自己的殖民地,作为宗主国的清朝也无法对越南进行帮助。
就这样,越南逐步的变成了法国的殖民地。 二战的时候,法国被德军用闪电战的方式给消灭掉,但越南没有结束自己的殖民生涯,又变成日本的殖民地了。
等到二战结束之后,越南已经开始准备独立建国了,但是法国却准备在这个地区实行新的统治,于是,越南就开始了9年的抗法战争。
好不容易赶走了法国,没想到美国却不请自来了。
1955年,美国撕毁了《日内瓦协议》,吴廷琰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了南越,越南再一次陷入了混乱的战争状态。
越南战争中,美国支持南越,而苏联和我国支持北越,战争打的十分激烈。
到后来美国准备从越南撤军的时候,在离开越南时给南越留下了超过1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想用这些东西给南越做武器继续抵抗北越,但南越却并没有像美国希望的那样坚守住,两年之后越南就实现了南北统一。
越南全国以山地、丛林和丘陵地区位置,越南军队作战喜欢结合地理结构。例如在山区作战,越南军队经常利用猫耳洞和堡垒袭击对手。在丛林作战中,越南军队喜欢布置地雷,同时埋藏大量的竹签子。越南军队喜欢使用榴弹发射器和迫击炮,利用这些武器,在丘陵等地区作战的时候,逐步压制对方的火力。此外,越南军队在正面进攻的时候,经常派遣部队侧翼穿插,围点打援、中间开花、声东击西等战术经常使用。越南军队还非常喜欢夜袭,在60、70年代,夜视系统还没有根本普及。在白天行动,容易被发现行动。越南军队经常在夜晚对阵地发动偷袭,有的时候,甚至是团一级的大规模进攻。其实,亚洲地区好几个国家的军队都擅长夜间作战。自己在白天作战容易吃亏,在晚上发动夜袭能够反败为胜。例如日本军队,在诺门坎军队中经常发动夜袭。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在80年代初期,一些前线部队装备了夜视系统,越南军队夜袭的效果越来越差。猫耳洞是在特殊环境下设置的一种工事。当年,双方都布置了大量的猫耳洞。截止1***8年,越南军队拥有100万兵力,下辖50多个步兵师。拥有这么强的实力,越南军队为何还要使用猫耳洞呢?
首先说一下猫耳洞的由来,猫耳洞出现了抗战时期。当时为了躲避日本军队的炮击,同时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西南地区的军队开始挖猫耳洞,为何西南地区额军队擅长,这是因为经常在山区生活,了解山体的结,由于洞口像猫耳朵,所以被称为猫耳洞。不得不说,我们的军队非常擅长土工作业,至今都有这个传统。当年,其他国家的军队回忆:如果让他们在阵地上待一个星期,什么武器都没有了。
由于老山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喀斯特地貌,山体上分布着许多大小深浅不一的溶洞,常被战士们当作天然的掩体,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难以构筑工事的不足。久而久之,有人便把小型的天然溶洞与人工挖掘的猫耳洞混为一谈,不分彼此。 “猫耳洞”并不是因为它的形式,而关键在于它独特的内涵。如此小小猫耳洞,却与前线将士的生存条件,战斗的胜败,乃至国威军威、人格精神等等密切相关,牵动着前后方亿万人的心。 猫耳洞作为戍边战士的终日栖身之地,其狭***仄首当其冲,进出必低头,站立必弯腰,即便是躺下了也要屈胳膊蜷腿,如同受刑一般,那种憋闷的滋味,不是一般人都能够体会到的。
不要看猫耳洞不起眼,这是一个技术活。必须挑选硬度可靠的地方挖掘,如果土质太软,被炮火一轰,里面的官兵可能会活埋。而且洞口不能太大,否则就是活靶子。越南军队非常善于学习,在50年代的抗法战争中,由于法国军队的火力很猛,越南军队也逐渐学会了猫耳洞。越南这个国家多山地和丘陵,而且喀斯特地貌很常见。这样的环境下,非常适合挖掘猫耳洞。大的猫耳洞可以住下10多人,小的只能住两三人。
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温度高,湿度大,衣物霉烂,食品变质,被褥几可拧出水滴。战士们只能穿背心裤衩,甚至像原始人那样赤身***。尤其进入雨季后,阴雨连绵不断,金贵的太阳难得露出笑脸,加之猫耳洞地势低洼,入口狭窄,少得可怜的阳光也未曾照进一丝半缕,雨水倒是往里流得欢畅。猫耳洞内积水满地,有时水深竟然漫过膝盖,无法蹲坐,躺下休息片刻更是奢望。战士们只好把用过的***箱垒成平台,用来支撑极度疲乏的身体,轮流坐在上面稍作休息,权作困苦煎熬中的享受。
由于在洞内沉闷,整日汗水流淌,裆部长期被汗水侵蚀,污垢与盐分积累,红色癣菌白色球菌等细菌得到繁殖,加上缺水,不刷牙、不洗脸,当然就无法洗***了,以致出现了“烂裆”这个如同***的奇怪疾病。 洞内污浊不堪的空气,霉菌味汗酸味,夹杂着说不出名堂的腥臭味,简直是污浊不堪,几乎置人于窒息。更为可怕的是各种热带昆虫的疯狂侵袭,蝎子、蜈蚣等狼狈为奸,恶毒的蚊蠓专门袭击虚脱发黄的皮肤,被叮咬处眨眼间肿胀起包,遇水发炎,溃疡腐烂,不时地流出脓液,疼痛钻心......
1***5年,越南完成了南北统一。截止1***8年,越南军队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100万,拥有50多个步兵师。即便是这样,在战争期间,越南军队也会使用猫耳洞进行阻击。不清理这些猫耳洞,就无法继续推进。当时,越南北部的猫耳洞很多。住在猫耳洞里并不舒服,由于气候闷热潮湿,很多官兵都换上了皮肤病。当时,很多官兵都是戴着钢盔、穿着短裤,其他衣服根本不需要。由于空间狭小,猫耳洞里的空气质量很差。
向当代最可爱的人敬礼 !
图片上是1***9年我军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我军战士们“掏洞”的情景,中越边境两侧纵深50公里属于喀斯特地貌,自然形成的洞穴非常的多,而且这些洞穴都很深,有的长达1000米以上,战前越军利用这些洞穴修建了很多猫耳洞或通联式地堡群,对我军部队构成非常大的威胁,后来我军调整进攻方式,专门抽调一些营连分队进行“掏洞”战斗,由于这些洞穴易守难攻,我军通常使用烟雾弹、喷火器、爆破筒、集束手榴弹和***包…等武器将这些岩洞炸塌将里面的越军活埋。
越南在1***5年统一之后确实有超过100万的军事力量员额,但其部队从建军开始就没有进行过军以上的战役,这是因为越南军队长期所面对的敌方都是更加强大的军队,安理会五常当中与越南交战的三个国家,并且还都是掌握核武器的军事强国,越南若是与这三个直接“碰撞”会粉身碎骨的,所以才大力发展游击战战法…与游击战相关联的必然会有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条件较好的猫耳洞,洞口和洞顶部使用“波纹钢板”进行托举加固,一般可经受一枚152榴弹的打击。
我军66式加榴炮,是越军最恐惧的武器,经常是一炮下去几个猫耳洞垮塌。
猫耳洞原则上来说也是地道战的一种,它本来是一种防炮击的单兵隐蔽工事,也就是在阵地战时为躲避对方的炮击,在战壕内侧壁上挖出来一个供1~3个人躲避炮击的掩体,通常每间隔10米有一个,如果是几个猫耳洞相连就成了小型屯兵点,但这种临时挖的放炮洞不坚固,只能防60毫米迫击炮弹,对于大口径炮弹没啥用处,很容易就被震塌了!
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我军也利用自然形成的岩洞,经过加固之后就形成了班排级的“屯兵点”,几个屯兵点可相互支援、火力交叉,白天洞口是堵死的,只留下观察控和射击孔。
广西和云南属亚热带气候,夏季经常暴雨连绵形成雨水倒灌,洞内则闷热潮湿…脚气、***等皮肤病非常严重,我军尚且如此越军的地势比我们低,猫耳洞被雨水倒灌更严重,经常是整段垮掉,并且物质和生活条件更差,据参加过反击战的老大哥们回忆,攻下越军屯兵点之后发现,里面除了有些发霉的大米之外根本没有其它吃的东西,更没有防潮被、煤油炉、罐头/压缩饼干…什么都没有。
图片里是我军攻占越军阵地的情景,对躲藏在里面拒不投降的越军仍然***用烟熏、喷火、爆破这些常规手段消灭。
总之,猫耳洞这种简易防御工事并不只是越南军队独有,也不是他们喜欢躲在里面,而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需要,遇到对方“地毯式”轰炸或者炮击谁也不能傻呵呵杵在哪,都得快速有序的躲到里面,弹片是不长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