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有三个主公,刘备则有五个,为何吕布是三姓家奴而刘备就是枭雄?
大家好,我是晚来风!
三国演义中吕布最大的污点就是这个三姓家奴!那么这个称呼怎么来的呢?
第一个姓肯定是他亲老子了!这个人到底是谁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不过在吕布老家五原县的传说中说他爹叫吕良,他爷爷是曾经戍边抵御匈奴的汉将吕浩!后来归于丁原麾下!
第二个爹就是丁原了,在吕良死后,吕布就跟着丁原混了,这时候应该十五六岁年纪,丁原看他武艺高强,就把他收为义子!后来被董卓用赤兔马收买了,于是吕布就杀了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三个爹是董卓,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这爷俩被王允算计,为了一个女人闹翻了,吕布就把董卓宰了!
三姓家奴说的就是这三个爹,古人讲究孝道,你有几个干爹不打紧,你总是杀干爹就不对了,这是为世人诟病的主要原因!
而刘备也投奔过好多人,最开始的卢植,然后是朱隽、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
那么为什么没人说刘备是几姓家奴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刘备虽然投奔他人,但不是认了义父。吕布的家奴槽点就是杀义父,而且是杀了一个又一个,这就很过分了。刘备投奔的这些人类似于一种暂时寄居类的,相对比较独立,大家兄弟相称,互相帮助!虽然有时候也捅一刀,比如曹操,可是那是正义的,是反汉贼的行为!
二,刘备作为汉室宗亲,还是当今皇上的皇叔,来头不小。而且刘备的人格魅力还是比较大的,他走到哪里都是一副谦谦君子的做派,老好人一个,***惺惺也好,装腔作势也好,反正大家对他印象不错,所以没人说他是什么家奴!
吕布有三个主公,刘备有五个,这个说法存疑。
主公是指臣子对君主的称呼。这里有一个明确的认主意思,有一个臣服过程。
吕布先后认丁原,董卓为义父,甘心供其驱使,这种已经是一个臣服的姿态,有一个类似君臣的关系在里面。完完全全听命于他,没有自己政治目的。
而刘备虽然先后依附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人,但是他仍旧保有自己的一套班底,有相对独立的空间,这与一般臣服认主的行为不同,有点介于手下与盟友之间。
最关键的是刘备没有打心里认定谁为主,追随哪位。
他的心里从来都只认自己为主。
表面投降臣服,实则为自保,以图大业。
这是刘备与吕布最大的区别,一个甘心臣服,一个权宜之计。你可以说吕布有二主公,但是刘备没有主公。
“以成败论英雄”是一个惯性思维,后世对人物的评价往往以其成就作为决定项,难以做到恰如其分。
首先要纠正一下,主公是臣下对君主的称呼,在东汉时期,并非曾经在某个人手下做过事对方就是主公,而是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才算,所以吕布先后有两个主公,而刘备则没有主公。
在汉代没有科举制度,除了世家子弟可以由父辈推荐出任官职,普通人想当官通常需要由群国推荐为秀才、孝廉,经朝廷考核合格以后录用,或者是被二千石以上官员招录到自己府中做佐吏,然后慢慢往上爬。
正因为渠道如此单一,世家也将此作为用来扩张自己势力的一种手段,这就使得举荐人和被举荐人、府主和佐吏之间的关系被非常重视。被举荐人和佐吏有义务为举荐人、府主效忠,这种关系有如君主,恩同父子。
在《北海相景君碑》的碑文上可以看到,北海相景君死后,他曾经的佐吏为他服丧三年的有八十七人,和自己父亲去世一样。刘备在徐州兵败以后逃往青州,青州刺史袁谭曾经是他举荐的秀才,虽然以袁谭的出身实际可以有更多的出仕机会,并非依赖刘备,此时地位也不在刘备之下,但是袁谭还是亲自带人出来迎接,以示尊重。
吕布原本是丁原的主簿,主簿是主官下属的佐吏,所以丁原就是吕布的举主和府主。作为被举荐人,吕布有义务为丁原效忠,然而吕布却因为董卓以小利诱之而杀了丁原。吕布到董卓手下以后,也是董卓的私人部属,所以董卓依然是吕布的主公。吕布两次杀死自己主公的行为在当时看是非常恶劣的事情,其他世家不希望自己举荐的人才效法,因此对此都是极端厌恶,吕布自然是骂名一片。
而刘备不同,刘备虽然家中贫穷,但是却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是涿郡刘家的一员,祖父、父亲“世仕州郡”,所以刘备照样能师从卢植,和公孙瓒等交朋友。而且他是以军功出仕,在投奔公孙瓒的时候,他已经是高唐令,自己有独立的势力。此时公孙瓒正在和袁绍作战,刘备过去也是帮他的忙,并非单纯的依靠公孙瓒。刘备“数有战功”,公孙瓒投桃报李,举荐他当了平原相,双方其实是互相合作的关系,并非依附关系,和则一起,不和则分,这在当时是很普遍的现象,没人会为此指责刘备。
所以最终吕布和刘备两个人的风评会差距这么大,这完全是当时的道德观所决定的,不遵守自然被人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