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也有大能量?夹缝中的西夏为何能在强邻环伺中坚持190年?
禀告题主西夏可不是小国啊,西夏版图最广阔时东至陕西榆林黄河之滨,西抵甘肃敦煌,北达今中蒙边界一带,南到宁夏海原。可以说,整个大西北的主要富庶区域——内蒙古西部、河套、宁夏中部和北部、陕西北部、河西走廊都在西夏疆域之内。
宋史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最强盛时西夏实控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南宋的一半)、有人口300万左右。别看西夏总人口不多,却通过部落兵制实现了“全民皆兵”,常备军(包括主力精锐和地方部队)多达40万之众。
西夏主体民族为党项羌人,他们世代以游牧为生,又地处强邻环伺的“四战之地”,因此养成了彪悍善战的尚武风气。1038年元昊称帝建国后,西夏鉴于自身实力较弱(相对宋、辽、金而言)的现实情况,高度重视提高部队战斗力和装备水平,并且十分强调机动性(以便短时间内迅速集结大军作战,形成局部兵力优势)。
所以我们看到,西夏军队无论甲胄、兵器还是战马都竭力追求精良。西夏冷锻甲质量上乘,被宋代科学家、政治家沈括赞誉为“坚滑光莹,非劲弩可入”,他还举了个例子——宋军曾用强弩试射缴获的西夏冷锻甲,结果距离50步开外就很难射穿,虽然有一支箭射进甲胄中,但仔细一看只是碰巧射入了连接甲胄的钻孔内,而且箭头都被钻孔边缘刮弯,可见其硬度之高。
西夏所产刀、剑、强弓质量都很高,宋代大文豪陆游就作诗夸赞“金络洮州马,珠装夏国刀”,西夏宝剑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的珍贵兵器,连宋钦宗都随身佩戴、爱不释手。西夏军所用***中最出名的当属神臂弓,因其威力惊人(有效射程120至140米)后来还被南宋名将韩世忠仿造,命名为“克敌弓”。
党项人原先生活在黄河九曲之地,本就出产良驹河曲马、浩门马,后来西夏版图拓展至祁连山南北、河西走廊及内蒙古西部,这些地区所产甘青马、西域马(包括“汗血宝马”杂交品种)、蒙古马随之开始为西夏军骑兵乘用。史载,西夏对官方牧场的战马饲养、培育极为严格,因此西夏军马名扬天下,宋代学者赞叹其“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指宋朝)之马不如也”。
凭借优良武器和战马,西夏组建起一支强大装甲骑兵“铁鹞子”锐不可当、所向披靡,公元1082年西夏以“铁鹞子”为先锋猛攻宋朝边防要塞永乐城,结果宋军迎战很快被击溃,永乐城也随之陷落,宋军阵亡达1.2万余人。
西夏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地处西北蛮荒之地的西夏,三分之二以上都是贫苦之地,人口仅仅150万左右,国力相当不咋滴。更何况,西夏地处的乃至一块“四战之地”,被宋朝、契丹、吐蕃、金朝、蒙古等先后围绕着。
然而,历史上割据西北的西夏,历经十代皇帝,享国祚长达189年。这样的寿命不仅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中少有能及,在割据***中更加是罕见。
西夏能够绵延国祚将近两百年,主要还是西夏能够巧妙平衡,借力打力;同时西夏也相当努力,与战国时代的韩国相当类似。
被称为“小国”主要还是相对于当时西夏周围其他国家而言,其实西夏并不算小。西夏王朝占据着如今甘肃省大部、宁夏、青海东北、内蒙古西部等地,面积将近80万平方公里。在两宋、回鹘、吐蕃、契丹、女真的夹缝之中,西夏人艰难求生。
宋朝一直希望收复河套与河西走廊地区,所以与西夏为敌。而西夏与契丹联盟对付宋朝,当宋朝疲弱,就联辽攻宋获取好处;一旦西夏力量衰落,就邀辽出面逼停为自己保存实力。后来女真崛起,西夏又与女***建立的金朝建立的“金夏同盟”,为自己寻找靠山。
小归小,但不能因为西夏小就轻视它,就像近代沙俄与大英帝国在阿富汗损兵折将,欧洲小国瑞士让周围各国都颇为忌惮一样。
西夏人口不多,却全民皆兵,常年维持着超过15万的兵力。虽然大多是荒蛮之地,可西夏也拥有着非常富饶的河套平原与畜牧业发达的河西走廊,所以西夏骑兵战斗力着不可小觑。而当时西夏的手工业也相当发达,锻造的刀剑兵甲天下闻名。正因如此,西夏得以在乱世之中绵延两百年,即便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到死也没能灭了西夏。
当时与西夏鼎足并存的有北宋王朝、辽、金、大理的段氏,可以说是群雄峙立的一种局面。在这样的局势下,哪一个国家也不敢轻举妄动,都力求自保,这可能也是西夏能够延立的原因。
西夏,是由党项人李元昊于公元1038年建立的一个***,历经10帝,享国189年。最初西夏作为辽的藩属,后在金朝的压力下,被迫向金称臣,与金朝建立宗藩关系。西夏主要是依靠金朝的力量,与南宋、金构成了三足鼎立局面。后被蒙古所灭,西夏国能存在近200年,主要是通过称臣、议和周旋于各大国之间。
唐朝初年,党项酋长拓跋赤辞率众归附大唐,太宗赐其李姓。唐朝后期,党项逐步转移到夏州。党项酋长拓跋思恭因参加镇压黄巢而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北宋初年,党项李氏曾经入贡。到了太宗、真宗时期,党项李继迁和辽朝结盟,共同对付宋朝。
1002年,李继迁攻下灵州,改称西平府。1038年,李元昊即位,建立西夏,继续向西用兵,攻占了瓜州、沙州、肃州,领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
宋太祖时期,党项一度入贡。宋太宗时期,党项李继迁起兵反宋,打败前去镇压的宋朝军队,并攻下银州。辽国为联合党项反宋,于990年册封李继迁为夏王。
宋太宗后期和真宗初年,宋和党项不断发生战争,宋朝多次派乓征伐,均无成效。党项的势力在扩大。李继迁死后,其长子李德明继位,一边向宋求和,一边向辽求封。李德明时期,党项控制河西走廊地带,党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031年,李德明死,其子李元昊继位。李元昊对宋、吐蕃及回鹘进行战争,屡次取得胜利。1038年,元昊称帝,国号大夏。他积极发展经济及农业,加强军事力量。
1040年到1042年,西夏和宋在三川囗(陕西延安)、好水川(宁夏隆德)和定川寨(宁夏固原)发生三次大的战斗。宋军战败,损失惨重。由于连年战争,双方国力下降。由于辽国的威胁,1044年,西夏与宋签订和约,规定西夏取消帝号,宋册封李元昊为夏国王,宋每年赐西夏银、绢、茶数十万两。
西夏(1038年—1227年)历经十帝,享国一百八十九年。
由地图可以看到,西夏的地理位置很不好,在如此强大的对手面前,西夏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党项族属于北方的游牧民族,从崛起至建国,一直处于中国北方民族势力纷争时期。为了生存与发展,养成了坚韧不拨、尚武好斗的民族精神。
党项族的首领一直在扩张生存空间,南击吐蕃,西攻回鹘,到李元昊建国前已经拥有宁夏北部,甘肃小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此后数年,相继发动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并在1044年,在河曲之战中击败辽国。这充分说明党项族善战,军事实力强大。
584年,党项族领导人拓跋宁丛率众归属隋朝。
629年,党项首领之一细封步赖率所部归唐,唐朝授细封步赖为刺史。其他党项部落,亦纷纷响应,又设崌、奉、岩、远四州,并以原来各部酋长分别担任各州刺史。
814年,唐复设宥州,以保护党项,党项得以迁回。
820年,唐宪宗命太子中允李寮为宣抚党项使,自此以后,党项部落再度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