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到底去没去日本?
当年,杨贵妃不可能脱身偷渡日本,她是在马嵬(weⅰ)驿被缢死的。
***的经过是这样的:
潼关是唐京城长安的门户,当时防守潼关的是哥舒翰,他英勇善战,特会用枪。安禄山的叛军逼近潼关时,哥舒翰***取以守为攻的办法,多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后来,叛军将领崔乾佑故意出动一些疲弱的军队前去挑战,引诱唐军出城。
唐玄宗不顾哥舒翰和郭子仪等人坚守潼关的建议,再三下令哥舒翰出击,结果中了埋伏,哥舒翰也被叛军杀死。
潼关失守后,京城长安危在旦夕,城里人心惶惶。唐玄宗又怕又急,连忙和宰相杨国忠商讨对策。当天晚上,唐玄忠带上杨玉环和一些皇子皇孙悄悄地逃出了长安城。
走走停停,第三天,他们到了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市马嵬驿,又叫马嵬坡)。护送的将士又饿又疲劳。他们认为这全是奸相杨国忠的拖累,于是就杀了杨国忠。将士们又把唐玄崇的住地包围起来,要求杀掉杨玉环。唐玄崇先是不肯,后在随行左右的劝说下,为了保命,只好一狠心,叫人把杨贵妃带走,用白绫勒死了。这就是马嵬驿兵变。
杨贵妃到底去没去日本?(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杨贵妃在日本非常有名,普通的日本人都知道:古代中国有两个名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杨贵妃。
中国把杨贵妃列为“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日本更厉害,把杨贵妃列为“世界三大美女”之一,另外两个是埃及皇后克里奥佩特拉,还有与杨贵妃同时代的日本平安时代的贵妃小野小町。
日本人还在1955年拍了一部电影《杨贵妃》,情节简单、场景太***,尤其是杨贵妃的扮演者实在是辣眼睛,不过1955年能拍成这样已经非常不错了。
玄宗***年间,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进入“***盛世”的黄金时代,然而,到了玄宗后期,他贪图享乐,重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19年,纳儿媳杨玉环为贵妃,李林甫死后,杨玉环族兄杨国忠把持朝政,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
755年11月,早已磨刀霍霍的安禄山以清除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不到两个月就攻陷洛阳,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长安震动。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向南行”,玄宗带着杨贵妃仓皇出逃成都,大军行至马嵬坡(今山西兴平县西),连日奔波劳顿,将士又累又饿,怨言四起,龙武大将军陈怀礼将怨气撒在杨国忠身上,请示太子李亨,太子犹豫不决之间,愤怒的士兵们已经动手了,他们看到几个胡人拦着杨国忠要吃的,就高喊杨国忠勾结胡人谋反,乘机杀死并肢解杨国忠,然后包围驿站,继而要求处死杨玉环,以绝后患,一边是江山,一边是美人,玄宗清楚,不杀杨贵妃,军心必乱,江山固然丢了,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万般无奈,只好下令赐死杨玉环,“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此时的杨玉环38岁,她被勒死在佛堂,沉尸天井,陈玄礼查看后,叩头谢罪,高呼万岁,两拜而去,军队继续前行。
50年后,白居易写了一首长诗《长恨歌》,其中有一句“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去”,归途中,玄宗命人改葬,发现杨玉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说的是玄宗命一个道士去寻杨玉环,结果都没有找到。
《旧唐书》说,马嵬坡哗变一年后,玄宗回朝改葬玉环,发现“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而《新唐书》则只说香囊犹在,并没有提到尸体。
有一种说法,其实杨贵妃并没有被勒死,陈玄礼作为唐玄宗的心腹大将,他和唐玄宗、高力士唱了一出双簧,以侍女代替贵妃赴死,陈玄礼查验后,派亲信之人护送杨玉环南逃,从扬州扬帆出海,最后到达日本。
唐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制造了“马嵬***”, 杨贵妃被缢死。
“马嵬驿兵变”中的杨贵妃是怎么死的呢?据正史中所载她是被缢死的。史料上的记载大同小异,都说杨贵妃死于马嵬驿佛堂,葬于马嵬驿前。
- 杨贵妃与玄宗诀别时,“乞容礼佛”,高力士遂缢死杨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还有遗失的鞋袜作证,但还有多种说法:唐朝诗人李益、杜甫、贾岛、温庭筠等在写有关于“马嵬兵变”的诗文时,认为杨贵妃是被乱兵所杀;《国史补》及宋***《杨太真外传》说杨贵妃死在梨树之下;刘禹锡的《马嵬行》中又说杨贵妃是吞金而死;唐***《长恨歌传》中表示,杨贵妃被人牵之而去,藏匿到别处去了。台湾学者魏聚贤的《中国人发现美洲》中,还考证出杨贵妃并非死于马嵬坡,而是被带往美洲。
关于杨贵妃的去处还有另外一种传说。说她由亲信护送到了“夜郎”之贵州。居住在一个叫羊坪(琴巩)的地方。据说当地有一些村民还自称是她的后代。
湖南省常德市文化艺术研究所的胡教授却说杨贵妃并没有死在马嵬坡,而是在唐玄宗的秘密安排下避过乱军的耳目逃了出来,逃出来的杨贵妃一路向南,最后来到了鹿溪村。杨贵妃看到鹿溪村风景非常美,气温也非常的适合居住,山上还有大片的竹林,简直美不胜收,杨贵妃便在此隐居了。胡教授说当地的村民提供给他一幅画,经过专家鉴别这个古画的年代是在唐朝前后,而画上的这所大房子是一座尼姑庵,叫做“天宝庵”。专家说天宝作为唐玄宗李隆基执政时期的年号,不是谁都敢用。而且这座尼姑庵在史料上并没有记载,只有秘密进行修建时才有,可能在史料上面找不到任何记载,而杨贵妃当时正在避难,为了不被叛军发现,修尼姑庵出家当尼姑只能秘密进行了。
其实这些都是野史和正史的说法,事实上,这位倾国倾城的大美女,在她38岁的时候就香消玉殒了。
唐玄宗在马嵬驿兵变一年后重返长安,令人迁葬杨贵妃时,却“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只带回了贵妃生前携带的香囊。也就是说找不到杨贵妃的尸首了。 新旧唐书有两种不同记载。旧唐书里说: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 而新唐书里却只有:香囊犹在。由此推测,当时很可能有人找了侍女代死,杨贵妃得以逃脱。后来,唐玄宗曾派方士寻找过杨贵妃,只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暗示着杨贵妃尚在人间。其实,这也是合乎情理的。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唐玄宗是个多情***,焉能看着自己的心上人死在眼前,便选了一貌似贵妃的侍女去替死。乱兵又不认识杨贵妃,终于逃过了这场劫难。
1936年,一位日本少女在电视台展示了她的家谱和古代的文献,声称自己是杨贵妃的后裔。日本历史界认为,当年自缢的那个死者是杨贵妃的替身,她实际上逃到了日本山口县大津郡油谷町久津。
在日本山口县大津郡油谷町的二尊院,有一块规模不大的墓地,即杨贵妃的墓地,上面写着关于唐玄宗皇帝爱妾杨贵妃的传说。说她在马嵬驿兵变中并未被逼自缢身亡,真正死的是其替身侍女。
当年杨贵妃在皇帝亲信的护送下,从海上乘船逃走,漂流到日本向津县半岛的唐渡口,后来因病身亡。当地人为了哀悼她,将她葬于二尊院。
1984年,日本有篇文章,认为兵变将领陈玄礼怜惜杨贵妃的美貌,不忍心***她,就与高力士密谋,以侍女代死。当时,高力士用车运来“杨贵妃”的尸体,由陈玄礼***装验尸,才得以瞒天过海。杨贵妃逃出后,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在现在的上海附近扬帆出海,东渡去了日本。
日本学者渡边龙策,则详细描写了杨贵妃逃出马嵬驿、东渡日本的过程。他认为,杨贵妃能够大难不死,多亏了***谢阿蛮和乐师马仙期的帮助,她走襄阳,到武昌,然后下扬州。最终,在日本遣唐使团团长藤原刷雄的帮助下,搭上他们回国的大船,逃亡到日本山口县向津具半岛的久津。此时为公元757年,正值日本孝廉女帝时代。
杨贵妃逃亡后,唐玄宗从谢阿蛮、马仙期那里,得到了杨贵妃东渡日本的消息,唐玄宗便派方士去日本寻找杨贵妃,并面呈了唐玄宗送给她的两尊佛像,劝她回国。杨贵妃则以玉簪作为答礼,命方士带回献给玄宗,但最终这对有情人还是天各一方。
杨贵妃想要逃到日本究竟有多大可能性?人民大学历史系刘教授分析,据记载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包括非正式的也有16-17次,从船的规模上看,杨贵妃出逃日本应该没问题。据古代交通史记载,当时唐玄宗逃到了四川,杨贵妃一定会选择相反的方向,有三条路线,一个是扬州,一个是苏州,另一个是明州,可能在这3个地方登船,最后到达日本的山口久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