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为什么是汉语七大方言中最不接近汉语发音的方言?
如果是普通话夹杂了北方的少数民族语言,那么粤语就夹杂了南方少数民族语言,所以两种语言相差比较大。广东在宋朝才开始推广官话,而且只是在读书人当中流传,大部分人说的不是官话。你自己想吧。
夹带私货,默认普通话是汉语发音标准。其实,普通话的汉语发音是残缺的,简单说就是少了“入”声,这也是现代中国人无法写格律诗词的根本原因。闽语与各地方言差别最大。粤语与赣语近,粤语 -〉赣语-〉湘鄂语 -〉河南话,存在关联过渡的关系。只能说粤语与普通话发音差别最大。
在网上总有一股力量在针对粤语,巴不得粤语马上消失,这一类人的心态就是见不得别人好,看不起别人差的那些鼠目寸光极度自私小人,粤语人群无需与这类人天天计较浪费精力,做好粤语传承,培养好下一代的粤语文化就可以了。
普及一个知识点吧,貌似很多人都不知道正统古汉语是必须有平仄音的,——众所周知粤语裏面有九声六调,继承了古汉语发音体系的平上去入(此外如吴语客家话等南方语言也同样分平上去入),其中平为平音,上去入为仄音。(偷偷说一声有些语言是没有这个的,那里平仄音是错乱的)。至于平仄的重要性——中国传统古汉语必然要有平仄音,声调上抑扬顿挫,高低有别,读起来才有节奏感。到了隋唐时期发展而成的近体诗,更以此形成了严格的格律,其中有四大要素——对仗、押韵、平仄、黏连,平仄黏连更是直接对应平仄音,至于民间对联就更不用说了。平仄音是传统古汉语的入门基本功 ,不懂平仄音连科举的大口都进不了,这一切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了唐宋时期出版的韵书上,那时的韵书就是以平上去入为章节划分基础。因此如果谁想粤语没文化,不是传统古汉语文化,而自己却操着一口没有平仄音的语言,那反而代表他自己知识浅薄,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附:平仄粘对基本原理
粘对
在唐以前的所谓齐梁体律诗,就是只讲相对,不知相粘,从头到尾,就只是两种句型不断地重复。唐以后,为了让一首近体诗里面没有重复的句型,便以两句为一个单位,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以此形成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
如果上句是:仄仄平平仄
那下句就是:平平仄仄平
同理,如果上句是:平平平仄仄
那么下句一定就是:仄仄仄平平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
粤语本身就是汉语
何来接不接近之说
瓦乡话词例朗读
筷子……箸dỉu
用筷子......使箸sáe dỉu
柴火……薪xe
捡柴火......拾薪ci xe
房子……室jì
回家……入室ò jì
盖房子......竖室dzảe jì
粤语是不是最不接近汉语发音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她是保留古汉语发音最多的,是与“中原雅语”最接近的。如果探究不接近现代汉语的发音的话,可能的原因是现代汉语发音自身变化太大,在不少方面远离了古汉语。用粤语读唱唐宋诗词比现代汉语更押韵及更有节奏感,用辞字也更“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