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金融一线消息,国新办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回答提问时表示,关于价格水平,我们可以站在更加宏观的视角,从稍长点的时间跨度,从过去几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及中国价格水平变化的轨迹和背后逻辑,来分析和看待这个问题。
几年前疫情发生时,为有效应对危机,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实施了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同时,疫情对全球供应链造成较大冲击,叠加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影响,主要经济体通胀普遍快速上升。
我国在疫情期间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没有大收大放;产业链和供给能力健全,疫情期间仍保持了平稳运转。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我国物价运行总体平稳,没有通胀和通缩问题,2021年、2022年CPI涨幅分别是0.9%和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应对高通胀,美欧等主要央行快速、高强度调整货币政策,一年多的时间,美联储加息11次,共上调政策利率525个基点;欧央行加息10次,共上调450个基点。全球供应链在疫情后也逐步恢复,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下行。美欧通胀水平已由前期约10%的高点回落到目前的3%左右。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的快速超预期下跌,会对中国的价格水平带来影响。
人民银行将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一是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要坚守货币政策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二是优化金融***投向。三是加强政策协调配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