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读数一帜
明星基金经理们在2023年的普遍业绩不佳,管理规模缩水,在2800点的四季报里,有哪些心声和展望?
文|黄慧玲 实习生 陈磊
编辑 | 郭楠
基金四季报进入密集披露期。2023年四季度以来,A股市场表现持续疲软,上证指数从“保卫3000点”来到了“保卫2800点”。沪深300指数四季度下跌7%,今年以来下跌4.7%(截至1月19日收盘)。此前遥遥领先的北证50指数今年以来跌幅超过10%。全市场核心指数集体飘绿,唯有红利指数以0.83%的微弱涨幅一枝独秀。
有趣的是,在近期披露的四季报中,多位明星经理也就分红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们如何解释过去的低迷业绩?又如何看待接下来的市场走势?《读数一帜》整理如下:
目前张坤在管4只基金,最新合计管理规模为654.74亿元,相比2023年第三季度末,规模缩水109亿元。在管规模最大的基金为易方达蓝筹精选,最新规模为417.38亿元。
从申赎数据来看,过去一整年易方达蓝筹都延续了净赎回趋势。四季度期间净值增长率为-13.5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5.3%。
以易方达蓝筹精选为例,该基金的最新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腾讯控股、中国海洋石油、香港***、招商银行、药明生物、美团-W。其中,张坤小幅增持了中国海洋石油、香港***,小幅减持了招商银行与药明生物。
张坤认为,经过四季度的下跌后,组合中部分优质公司的股东回报(分红+回购注销)水平已经接近或超过了一些传统意义上的高分红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暗含着市场或许不再认可这些公司的长期成长性,甚至预期一些公司会成为“价值陷阱”。然而,这些企业的竞争壁垒依然坚固,只要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能够逐年上升,中国能够成功迈入中等发达国家,那么这些公司的长期成长性依然具备。
他认为,当前全球很多国家的优质企业仍然维持着相比普通公司更高的估值溢价,但国内优质企业的估值溢价已收敛到很低水平,甚至对一些公司来说已经完全消失,投资者从过去相信优质企业中长期高确定性的增长到几乎不再相信,甚至对一些公司的定价反映出“价值陷阱”的预期。长期很多因素值得仔细考量,但此时投资优质企业已经不再需要“企盼伟大的结果”,只是“相信普通的结果”即可。
李晓星:连续两年跑输是均值回归
目前李晓星在管10只基金,最新合计管理规模为291.***亿元。相比2023年三季度末,规模减少22.18亿元。在管规模最大的基金为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规模为66.61亿元。
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的十大重仓股分别为汇川技术、中航西飞、五粮液、伊利股份、江丰电子、中芯国际、贵州茅台、北方华创、中航沈飞、美的集团。与三季度相比,前十大重仓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李晓星增持了汇川技术,减持了中芯国际。
李晓星认为连续两年跑输业绩基准,更多的是在对2019年-2021年大幅超额的均值回归。2024年整体的企业盈利或强于2023年,可能会有不少行业的盈利周期开始向上。同时2024年是全球政治大年,很多国家将进入竞选周期,与之伴随会是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情绪以及外需形成一定的冲击。
在板块上,他比较关注科技、安全以及内循环三个方面。科技主要包括半导体、国防科技等领域,当前相对更看好国产化方向,困境反转的导弹链、特种芯片,以及信息化、卫星互联网、智能装备等新域新质领域;同时对2024年的医药板块继续保持乐观。
消费方面,他认2024年将继续延续“弱复苏、极致性价比、卷”的趋势,大部分消费细分领域依然是增速放缓、竞争加剧,企业加速分化的常态。
互联网方面,港股互联网大厂在过去一年里呈现利润超预期,股价持续下跌。股价与基本面的背离充分反应了汇率、宏观经济预期、国际关系以及资金流向等多方面的悲观预期。长期看,股价与企业盈利是正相关的,对于互联网行业的盈利趋势总体保持乐观的判断,认为2024年港股互联网行业股价存在价值修复的空间。
丘栋荣:市场处于熊市底部
目前丘栋荣在管5只基金,最新合计管理规模237.82亿元,相比2023年三季度末缩减了24.47亿元,他在管的最大规模基金为中庚价值领航混合,规模为85.29亿元。
中庚价值领航混合2023年四季度净值增长率为-6.2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4.18%。中庚小盘价值股票上季度份额净值增长率为2.6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74%。
丘栋荣认为,市场处于熊市底部,尤其需要关注的是那些率先走出低谷的行业。权益资产估值已到历史最低位,需要积极配置权益资产,尤其是优质成长股。
展望2024年,他认为宏观层面上有乐观因素,一是财政蓄力到发力,提升经济动能,经济有望从企稳到增长;二是较大幅度降息和积累的风险在一定程度出清后,经济节奏修复至常态,消费、投资信心将有明显恢复;三是美国加息周期结束,库存转向回补,产能构建兴起,全球经济有望迎来回升,中国经济将受益于此。
具体的投资方向上,他关注业务成长属性强且未来空间较大的医药、智能电动车等科技股和互联网股;供给端收缩或刚性,但仍有较高成长性的价值股;需求增长有空间、供给有竞争优势的高性价比公司。
焦巍:从消费升级转向消费分级
焦巍目前在管4只基金,最新合计管理规模为154.23亿元,相比2023年三季度末,基金规模缩水16.54亿元。代表基金为银华富裕主题混合,规模为119.99亿元,该基金四季度净值增长率为-6.4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5.34%。
银华富裕主题混合是一只聚焦消费领域的基金,食品饮料是其主要投资的方向。对于2023年业绩的不佳表现,他表示主要失误是在上半年仍然持有了次高端白酒和医美等对消费升级斜率比较敏感的公司;对于今年的调整方向,由国民富裕后的消费升级转向新形势下的消费分级,由原来的重点倾向高毛利消费品转向基本消费品,由居民富裕后的怎么花转向更多考虑怎么对富裕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焦巍认为,一方面,白酒作为中国经济的特色润滑剂,享受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升级的巨大红利,这些超额红利也确实随着经济转型和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向在逐步消失。另一面,优秀的白酒企业在过去三年展现出来的反脆弱能力证明了这个行业格局的可靠性。
展望2024年,他认为市场将呈现两极分化、各取所需的局面。长期来看,市场的回报率最终将向潜在的GDP增速靠拢。单纯依靠资本堆积和人口结构红利发展的模式已经越来越走向尽头,一方面将驱使市场寻找新的提高全要素生产力的方向,以题材和赛道的模式来摸索新科技的探索。另一方面,以前的资产向资本的单向转变将发展为双向转变。资产将向资本提出更注重回报的要求,那就是资本赚到的利润是否愿意以分红的模式回报投资者。
郑澄然:新一轮猪周期有望开启
郑澄然目前在管7只基金,总规模达到186.62亿元,相比2023年三季度末缩水22.68亿元。代表基金广发高端制造股票四季度净值增长率为-8.2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5.83%。
郑澄然表示,基金重仓的光伏、储能板块表现仍然较差,市场更多的担忧仍然是产能过剩,市场认为2024年国内需求受消纳影响会下滑,海外需求受欧洲库存影响仍然不乐观。实际从产业发展规律和供需曲线判断,他认为2024年一季度末有很大可能会出现拐点,后续某个季度很可能看到产业量价齐升的边际走势。当前板块预期低、估值低、机构持仓低,仍然坚信板块当前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郑澄然在保持原有光伏、储能板块持仓基础上,增配了农业板块。他认为,随着猪价的持续探底,产能出清在加速,已经开始有上市公司出现现金流的紧张状况。随着产能去化幅度不断加大,一轮新的猪周期有望开启。
傅鹏博:股息分红率是重要的“安全”指标
傅鹏博的睿远成长价值混合最新规模为207.96亿元,四季度净值增长率为-9.1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4.62%。
傅鹏博在持股风格上,依旧保持了较高的持股集中度,持股上以大盘为主。四季度小幅减持了中国移动、宁德时代,增持了立讯精密、三诺生物。
他认为四季度宏观流动性合理充裕,但向价格端传导不顺,与四季度PMI显示的“有效需求不足、过剩产能压制价格”互为印证,市场对各项***政策的后续效果持观望态度,这也体现在单季度行情走势中,与2023年初的情形形成鲜明对照。
傅鹏博认为,相比于“喧嚣”市场,在动荡市场中估值“锚”有更重要的话语权,除估值界定的“安全”,股息分红率也是很重要的“安全”指标,其背后蕴含着企业是否具有稳定持续的经营性现金流,企业在扩展中秉持的纪律和自我约束,以及在不确定市场中对股东确定的承诺。
林英睿:接下来可能出现反转交易
林英睿目前在管8只基金,管理总规模为120.10亿元。其代表基金为广发睿毅领先混合,也是其任职期间业绩最佳的基金。
该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为交通运输行业,前十大重仓股为南方航空、春秋航空、中国东航、贵研铂业、中国国航、王府井、吉祥航空、锋尚文化、瑞普生物、华夏航空。持股集中度相较上季度有所增加。
林英睿认为,在经济处于低位震荡区域,市场参与者倾向于大幅提升中长期的不确定性定价权重,在收益端和风险端集中地去定价“确定的确定”和“确定的不确定”,以及对中短期不确定的经济周期向上时点的规避,对中长期不确定的外部国际环境的规避。
他认为这一交易模式已经到了非常极致的水平,在接下来的时段里可能出现反转交易,市场会逐渐去关注“不确定的确定”:包括但不限于交易经济必将企稳向上,部分行业和公司一定会在供需格局的客观限制下向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