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奋斗式和佛系式的生活,你选哪一个?理由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那句名言“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从我的人生经历又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从小学起,我在新学期开学不久就把整本书预习了一遍,听课、做作业、考试都是有备而来,所以学习上从容不迫。同学们说我聪明,其实是“笨鸟先飞”。
无论是上山下乡还是进厂务工,劳动之余,我仍不放弃练笔写作,所以到哪里都被领导紧抓不放。当国家机关选拔干部时又被推荐并通过考核进入某部机关工作。当工作清闲的时候,我找了一些国外英语杂志,把国外同行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翻译整理成文章发在报刊杂志上,受到专业部门的好评。值班没事的时候我收听我们的国际台英语广播,从国内大事到国际新闻,练了听力,增长了知识,后来跟随出国考察团担任了翻译,并可以在单位与外商的商务谈判中做了同传。
有志者事竟成,我们那个时代还没有“躺平”的概念,从少年起就听母亲教育自己“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该上大学的时候虽然没能如愿,但后来边工作边学习一样拿到了文凭。所以勤奋和自律是我人生的主基调,我也品尝到了耕耘之后收获的喜悦。
年轻的时候选择奋斗,因为不光有责任,义务,担当等这些东西,也有自身的追求吧。现在生活成本这么高,不奋斗,怎么给孩子好的教育,又怎么谈及善待父母双亲呢?
年老了,繁华落幕,找一个小城市,过闲云野鹤的佛系生活。淡泊名利,退出小辈的生活,因为有了早年的奋斗,所以一定的经济基础肯定是有的,持一颗清净心,过最后的日子。
佛系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本身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根据自身对生活的要求,对于那些人生目标清晰远大,成功欲望异常强烈的人群来说,佛系态度可能会被认为是一种消极软弱的人生态度,而对于那些能力有限,人脉有限,资质普通的人群来说,佛系态度可能就是一种的恰到好处的生活态度。
佛系式的生活只适合普通人,要想出人头地,只能选择奋斗式。
因为过够了普通人的生活,受够了作为普通人的卑微,受够了歧视,受够了挤公交。如果不能改变,一辈子都要挤公交,都要被欺负。这种日子不能继续下去了
五十岁之前,我会选择奋斗式,因为我要挣钱养家糊口,要买车买房,要赡养父母。五十岁以后,家庭稳定,子女成家立业了,我会选择佛系式生活方式。心态平和,万事看开,陪伴父母,帮助子女。我个人觉得这两个阶段不可以颠倒,是人生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没有一就没有二。只有前期积累了奋斗的成果,后期才会有佛系式的享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佛系旅游城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佛系旅游城市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